•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陈小红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    陈小红

    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精力,成绩不一定好。学生戏言:“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学生谈物理学习如谈虎色变,高中生学习物理现状堪忧。因此现实要求我们不得不在物理教学中,探索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感到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物理搭建引桥,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物理探究的欲望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但是,物理又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从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学好物理知识又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物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场景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进行物理学习。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物理探究的欲望,树立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念。

    例如:高一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提问学生: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用一根线时易断还是两根线时易断?如下图4:  学生感到很好笑,认为肯定是用一根线时线易断。教师开始演示,一根线提得起重物,而两根夹角较大的细线提重物时,线断了!这一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质疑: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使学生认识到了原有观念的错误,主动地调整、重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人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人”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重视实验中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物理知识的理解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创设情景,做一些简明、娴熟的示范点拨。引导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像科学家那样地思维,主动思索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率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效果也愈加显著。物理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理解的公式也多,所以单单借用书本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教师可采用直观性的教学原则,直观教学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好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直接向学生展示实物限制较多,教具有限。这个时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就产生了巨大作用,物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向学生展示课件PPT、物理实物图片、实验短片等,以此达到直观的效果,给学生比较直接的体验。

    如在高一物理必修一《平抛运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分别把平抛运动和水平方向直线运动以及把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进行比较。教师利用高频摄像机把两个实验录制下来,在大屏幕投影上利用播放软件进行慢放,逐帧的显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平抛物体和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的物体随时都在同一竖直面上;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随时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毫无疑问地证明,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过程太快无法仔细观察的问题。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本质,验证了自己通过理论推导的结论,非常兴奋。

    总之,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的原则,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主动性,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点击次数:106  发布日期:2019/6/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