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坚守什么? 汪冉
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坚守什么?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 汪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也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不同,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的。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数学课程的改革进行十多年了。在这么多年的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探究中,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对它的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
一直以来,我都以一个“严师”自居,在班上我是从不露笑脸的。“你真棒!”、“回答的太好了!”这样的话语从我的嘴里是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觉的是那么的虚伪、幼稚。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我的数学课堂上也常常会出现:“你太棒了!”、“这个注意真不错!”、“我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这个问题你一下子就解决了,老师上学的时候可没有你棒。”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班上的喜欢数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数学成绩自然就提高了。真应了那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逼出来的。
我认为对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学习新课程最直接的体现应该在课堂上。这几年我也观看或参加过一些市级、地区级的公开课、观摩课、赛讲课。我发现新课程跟旧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一、活动化。学生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在尽力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了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我听过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认识平面图形》,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小玩具都带来了,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把玩具按形状分类,说说每一类玩具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使学生对各种常见的形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摆一摆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利用手上不同玩具摆出了“机器狗”“阿童木”“飞机”“坦克”等造型,颜色搭配的也不错,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年级学生的作品。
二、情感化。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老师那充满关心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使学生倍感温暖,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生活化。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要获得必须的教学”。我认为这时所说的“有价值”、“必须”,应该是指学习要满足学生适应今后生活的需要。我在上一年级《认识数字》这节课时,我课前安排学生找找自己周围的数字,同学们找出的数字,种类类之多、之全太令我惊讶了:本子的价格、饮料盒的容量、门牌号、车牌号、班级人数、时间(年、月、日)、年龄、楼房栋数、单元…… 都成了他们的例子。这使他们认识到数字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已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也已经开始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与以往学习就是为了做题这一观念有了质的改变。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在一直的发生着变化,理论一个接着一个,课形一种换着一种,大家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不断的用新观点、新理念来充实课堂,于是课堂“热闹了”、“精彩了”、“体现课改精神了”。但是,我发现这里面的水份越来越多了,实质性的东西却少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可在作业中错误百出,远没有我们上学时那种扎实的基本功。每次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扪心自问:“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到底应该坚守什么?舍去什么?我们今后的路该怎样走?还要走多远?这是我们每一个课改支持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课改的征途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协起手来走进新课程,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