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谭艳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 山东省临沭县职业中专分校 谭艳
社会步入21世纪,同时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出了诸多不足,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积极地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对于物理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演示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的弊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这些过程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了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于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的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看重形式,忽视实际教学效果等。因此,就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找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一切OK了。要想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寻求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是关键。
(一)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教材中的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机械波的形成时,通过制作一些展示静止的、活动的、生活化的波的情境,创设了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把机械波形象的、有趣的展示给了学生,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充分感受各种形式的机械波,使得学习氛围轻松,学习兴趣浓厚,诱发了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主观上产生了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规律过于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的难度。课件的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暴露无遗,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例如:在学习“楞用定律”时,学生感到非常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我们将课件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情况下,穿过闭合电路中的原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增减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新磁场的方向,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索出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规律,最后形成楞次定律。这样 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了由于不可视的电流和磁场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实验,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效果很差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先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再进行计算机分解实验的分两步进行的并进式实验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给学生看见实验的结果,然后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出在形象观察时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三维空间里,重现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分解实验操作中所看不见的每一个微现步骤,感悟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亦步亦趋的探知知识产生的全部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结论得出的印象,培养他们探求知识产生过程的能力。高一物理实验《长度的测量》中,游标卡尺的使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通常先要把游标卡尺的原理、使用方法、读数规则及注意事项向学生演示介绍,由于游标卡尺太小,演示效果很差。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室,先把每两位学生分成一组,分发一只游标卡尺,把游标卡尺的动画展示在大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 把“课件”转变为“课件素材”。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全国教育界逐渐深入,但大多以“示范课”的面貌示人,成了一种点缀。究其原因,大致是由于一般课件都有构思巧妙、新颖,界面华丽,互动效果好等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不足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即使制作的出来,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可能做到经常用。
因此,我认为在现阶段,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以实用为主。具体来说,就是象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一样,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用来帮助学生识记、理解概念、规律等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知识。针对这一要求,我们需要两个条件:一个简单易用的开发平台,一个量大质优的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对于前者,我们常用的办公系统MS OFFICE中的PowerPoint 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又很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软件,它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只要会打字,几个小时就可以学会。还有的如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金华科仿真物理实验室系统等等,都很受老师的欢迎。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通过学校订阅的多媒体光盘,还有从互联网上积累的大量的用于物理教学及学习的课件素材,并已分类按章节放入不同的目录中备用。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轻易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让课件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最后我要说的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使用得好,就能锦上添花;反之将会事倍功半。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研究,真正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潜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