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陈小容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陈小容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 ;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效益 ;慢骑;优势互补  

    在“核心素养”教育新理念的倡导下,让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趋势和形式。而合作学习则是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落实教学新理念的具体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提高。

    一、课内合作学习探究

    (一)在教学中开展学习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实现学生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汇报后,其他学生倾听,并且进行互动提问,学生向发表意见的同学提出问题,展开互动提问。在开展合作练习的阶段中,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指导,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促进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二)肯定学生的提问和疑问。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比较中,有一道练习题:有一组同学进行慢骑比赛,云云用了31.9秒,军军用了29.3秒、元元用了29.9秒,问哪一位同学得第一名。在初次做这道的时候,多数学生得到的答案都是军军获得第一名。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有的学生说到,应该云云得到第一名,因为是慢骑比赛,用的时间越多就获胜。一些学生也注意到慢骑这个词语。在互动中,区别慢骑和快骑的区别。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疑难困惑处和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口,学生只有经历这样活动,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本堂课中,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进展情况,引导展开讨论,指导合作探究,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只有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加强实践,数学课的合作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外合作学习探究

    课内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主战场,课外的合作实践也不可或缺。它是课内合作学习的巩固和延伸,更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助互学等学习的能力的训练和发展,以及情商的培养、提升。

    (一)合作内容的选择。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使得它的操作性、实践性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强,没有那么宽泛。所以,在课外的数学合作内容选择上,需要老师认真筛选。如: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探究,就适合学生们课外进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探究,那得有目的,有针对性,要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所以,在让学生们进行课外合作探究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当地的条件,学生的能力,设置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学科整合的探究。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现在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只是缺乏发现和连接,缺乏整合。如:把科学课、地方课程中的环境保护调查和数学的统计、百分数等相整合,让孩子相互合作进行课外调查的同时,感受统计的过程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

    (一)教师对分组的考虑。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对孩子而言也一样。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分为一组,让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具有凝聚力,更便于合作学习。把居住区域一致的孩子分为一组,更便于课外的合作实践。

    (二)能力与个性的考虑。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个性特征,自控能力不同的孩子分为一组,强弱搭配,起到互助与互补,防止两级分化。

    (三)合作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考虑。数学内容更不相同,有的内容操作性强,有的内容逻辑性强;有的问题简单,有的问题复杂,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发生与方法的具体指导。

    (四)合作学习评价的考虑。既是合作学习,那么评价就不能统一评价标准,也不能把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得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探究成果作为评价标准,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促进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愉快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点击次数:153  发布日期:2019/1/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