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六个要则” 陈祥毅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六个要则”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马坝小学校   陈祥毅

        “自然”课改为“科学”课,这从表面上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的变化。但深入探究,即可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自然”课改为“科学”课不仅仅简单地改变了学科的名称,在名称改变的背后,还包含着很多更为深刻的变化,因而对“为什么教”“怎么教”的认识也往往不一样。目的不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因此,要解决“为什么教”“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对科学这门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要教好科学,就要重视以下的“六个要则”

      要则一:明确教学目标

      要教好小学科学,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三个维次来叙述: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对正确科学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环境的影响,因而对一些科学概念的形成,往往感到难度比较大,因而做为教师更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如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就有两大:一是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二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紧紧围绕这些概念,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小组实验等,引导学生不断观察、发现、交流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要注意不断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表述或认识:如“轻的物体就是浮的,重的物体就是沉的”。同时还要注意,只能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之中去发现、体会、掌握这些概念,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2、科学的教学过程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科学的教学过程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一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二要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在课程的内容、理念等很多方面就要发生变化。如过去自然课是以大自然为认识对象,所以从观察入手,重在认识自然界,以求得解释,以提高认识能力为核心。而科学课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变化呢?科学课强调的是从问题入手,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又如以前,我们在教自然的时候,是把前人对自然的客观规律、客观事实告诉学生,让他们能够认识、理解大自然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最后能够把这些科学的认识、结论记住、理解,就算完成了自然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在科学课上仅仅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客观规律和事物现象还不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以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教材、教学在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就要有相应的变化。3、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科学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其它科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因而教师的教学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是:(1)保持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尝试新经验;(2)珍爱和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知道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但还有许多奥密等待着探索与创造,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实事,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等等。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就要将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方面(如学习科学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精神,科学观,辨证唯物主义等),在每一课中或每次活动中逐步落实,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则二:抓住教学重点。科学教学更要抓住教学重点,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节《空气的热胀冷缩》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由于小学生对“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这一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又由于学生对“空气的热胀冷缩”还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因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亦即“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而要观察这些变化,就要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案。这其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体积变化,就要利用其他物体。教师做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并事先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体、红墨水等等,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下进行多种实验,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从中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要则三:突破教学难点。科学课与其他课一样,每节课都有其难点,科学老师只有分散了难点,才能使课上得成功。如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第8节《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其教学的难点就是“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把这个难点分解到“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推测与验证”“判断塑料块的沉浮”及“整个单元的总结”等之中,最后让学生明确:“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要则四:重视教学准备。上科学课辛苦就辛苦在要做实验,要有实物和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而原有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后,原有的许多实验器材与“科学课”根本不配套,而许多学校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又往往无法购进新的配套仪器。这样教师做实验就要到实验室先寻找有无相类似的器材可供使用,这是第一个麻烦。找不到实验仪器,就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是第二个麻烦。第三个麻烦则是现在很多的小学实验室皆没有购置实验药品,上实验课时要老师自己去准备,而有些药品在城市就很难买到,莫说在乡镇、在农村。但也正因为这样,教师更要重视课前教学准备,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实验仪器及实验药品的问题,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出水平、上出质量。如传热比赛,教师既要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又要为教师自己演示准备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等。如果不课前去想方设法做好准备,到上课时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是无法上下去。

     

      要则五:合理设计板书。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的脉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现在科学教材被纳入循环使用之后,很多学校老师为了保证不丢失书籍,都是采用到上课了把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下课前即收回,由教师代为保管,这样学生在回家及课外时间里想翻翻课本的机会都没有了,因而合理地设计板书,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板书来回忆课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技能就很有用处。如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这个简明扼要的板书就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要则六:写好教学后记。科学课的教学后记对科学老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为今后有的放矢地上好科学课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做为科学老师,就要舍得花精力写好教学后记。哪怕是几个词,或者是几句话,都是自己教学经验的结晶。当然教学后记还可以写成长篇大作,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总之教学后记可长可短,得一定要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教学之中好的和不足的都能得到不断的反思,样对自己可说是受益匪浅。

    邮编:355002  电话:0593 6782113   13959364207

                                               2008/5/2

     


    点击次数:132  发布日期:2018/1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