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技巧 陈淑芬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技巧
◎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陈淑芬
内容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他们还渴望能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教学生课外阅读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由课内带到课外,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介绍有效的读书方法,保证充足的时间。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他们还渴望能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涵养学生的精神。教师教学生课外阅读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把每一个学生都引进阅读的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自主地享受阅读。
1、组建班级“图书馆”。 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 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为了便于管理,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让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
2、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学校的走廊的书柜里有各种适合小学生丰富多彩的书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者学生个人挑选、借阅学校图书室较好的图书。
3、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自行到书店购买,或网购。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
二、由课内带到课外。
在语文课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比如:我们在学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写了刘老师的外貌,从刘老师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就会觉得他是个忠厚、慈祥的人。写他笑谈残疾、拄拐上课、亲手放风筝中,表现了他身残志坚、热爱生活、幽默风趣、工作负责的高尚品德。在语文课学了这些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去试一试,告诉学生分析人物要从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去分析。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小学生在作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剪报式、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灵活应用。
四、介绍有效的读书方法。
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领会读书要领,掌握浏览、略读、精读、选读、跳读、摘录批注法等阅读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以便学以致用。
五、保证充足的时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和文章,从而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教师应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及指导。比如,组织班级读书会、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教师应规定学生每天在家里阅读半小时,并用随笔和日记的形式记录阅读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多读书,读好书,它可以使人走近文明,进入一种境界,从而获取一份智慧,一种活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习惯,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