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麻俊国
创新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河北省临城县黑城中学 麻俊国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同志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激发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由此可见,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创新,并且这种创新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过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的想象对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想象空间,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做到:①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确立服务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②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又是最亲切的可以交心的朋友;③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如果遇到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可以这样说:“你再想一想”、“不要紧张,慢慢说”等;④要帮助学生形成友好、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肯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