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吴浩榕
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 湖北省鹤峰县下坪民族中心学校 吴浩榕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要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督促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求达到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中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放松身心,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加有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是培养科学、系统人才的关键性举措。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 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的观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或者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习惯,那么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真正掌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状态弃之不顾,根本就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的。反之,如果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又同时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的话,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的观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 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够培养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开展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开端。教师能够采取的方式有很多:第一,教师可以使用榜样激励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中学生很有效果,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充分利用明星效应,树立成他们的榜样,从而激发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第二,教师就可以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体育动作和技能编制成他们喜欢的口诀,学生可以边读边做,利用口诀记忆这些复杂的动作,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第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体育的竞技性,设置一些竞赛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第五,教师可以举行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 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首先,要对学生资源进行整合,不同学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智力或是综合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而且不同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生自己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其次,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过程、价值观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统一,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有准确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展开体育锻炼。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体育技能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将体育动作进行逐步详细的分解,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那些快速的、难以把握的动作,学生充分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加以训练。
(五) 要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进行总结,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有着他们独有的特点,他们渴望得到肯定,丘吉尔也曾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的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因此,对学生的体育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充分的发挥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4]。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体育行为,善于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长,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强化他们的体育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体育终身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明确坚持体育锻炼无论是对自身、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只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才可能发展终身体育人才。中学生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但能够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改善中学生的心里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