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倾情关爱齐出招 促使新荷露尖角 王芳

    倾情关爱齐出招  促使新荷露尖角

    ◎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王芳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重大。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其快速成长,下面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谈几点做法。

    一、制度保障,做好角色转换的引路人

    1、   师徒结对制。

    一个新毕业生,要从课桌旁迈上讲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甚至担任班主任职务,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如果过渡不好,不太高的讲台也不易登上,即使勉强登上,也伴着忐忑与恐慌,难以站稳。因而在他们角色转变的初期,选位师傅引其入门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拟定计划。自毕业生进校起,学校就精心为他们物色师傅,并牵线达桥,师徒对子就算结成了。定计划主要由师傅操刀,依据课程标准、学期教学计划等初步拟定帮学计划,设立重难点,和徒弟协调一致后最终确定并上报教务处,以便检查和反馈。

    ②执行实施。在此阶段,师傅要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悉心指导徒弟。不仅如此,徒弟享有“特权”,可推门听随堂课,超前课,“查阅”师傅的教案、作业等,并可就一切教学疑惑求教于师傅。双方要及时填写帮学记录或撰写帮学日记,一个真心、热心、耐心的教,一个虚心、精心、用心的学。学校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督查。

    ③总结评比。学期结束,师徒双方都要进行自我总结。学校对每个帮学对子的活动情况、双方教育教学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评,选出优秀对子给予奖励。

    2、校本教研制。

    对于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而言,学习的最佳对象就是校内同行。一般来说,备课组内老中青教师皆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逐个展示老师们的“十八般武艺”。可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示范作用。也让青年教师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学得全面、练得扎实。偶尔,也把小青年们拉上台溜溜,得到前辈同行的传授的真经,那技艺自然渐长。

    ①集体备课。由各个教师先自备初稿,待集体备课时再进行大组交流。主要讨论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一些青年教师难以把握的问题,也让青年教师发表看法,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帮他们备好课。

    ②组(校)内公开课。组内老师轮流开设公开课,通过大家的听、议、评,来铸造老师课堂教学基本功,也给青年教师提供鲜活的学习素材和实践锻炼的难得机遇。

    3、科研培训制。

    可以定期开设专家讲坛、教师论坛,让青年教师与专家面对面接触,与同行零距离交流。倡导青年教师与名师为友,开展读名师的书、听名师的课、走名师的路等活动。通过“一三五”培训,促使青年教师达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优秀”的目标。另外,学校还应优先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鼓励他们业务深造。

    4、跟踪诊疗制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经过上述几种培养途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能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但也不乏有少数老师始终难开窃,照着葫芦也画不出个瓢,这就要求学校要“个别问题单独解决”。学校可成立由领导干部、教研组长、业务骨干组成的“诊疗小组” ,对个别老师的问题“单独会诊。”采用“手把手指导备课” 、“一对一跟踪听课”等形式查找“症因”,“对症下药”。当然,在此过程中注意态度真诚、方式委婉,保护教师的自尊,激发其自身的教学自信。

    二、铺路搭台,当好专业成长的促进者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需要理论上的学习外,更需要实践。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应放手让其“小试牛刀”。

    1、毕业班教学的磨炼。

    在升学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大多数学校是不敢轻易让新教师教毕业班,生怕新手教得差而毁了声誉、砸了牌子。笔者所接触的青年教师中就有几年不能教初三,有个教师竟然连续教四年初一。这种措施对于新教师扎实基础年级教学固然有益,但无形中也给当事人扣上了“帽子”。处理不当,会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个体的教学自信。因为谁都知道,没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是有缺憾的,没教过毕业班的老师自然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无能的。这种状况,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极为不利。学校应通盘考虑、长远规划、精心安排、合理配置,发挥以老带新的培养功能,给青年教师搭建更高的成长平台,无论是于教师个人成长的亦或是学校持续发展都是有益的。

      2、基本功大赛的锻炼。

    青年人争强好胜,荣誉感强,学校应当合理引导,给他们创设展示才能的机会。可定期组织“三字一话”、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系列基本功大赛,锤炼出优秀者,并推荐参与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比拼和锻炼。形成学校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发挥以点带面的培养功能,渐显水涨船高之效。

       3、公开课、评优课的历炼。

    一堂好课需要磨,磨一节课就是在磨一个教师。但凡拿得出手的一节好课,无一不凝聚了执教者的心血和同仁的集体智慧,能执教是一种幸运。有过公开课、评优课教学经历的同仁都有体会,当积累到一定阶段并通过一节课的磨炼和展现之后,会明显地感受到自我的进步,甚至是质的飞跃。所以让青年教师承担对外公开教学或评优课的任务不失为锻炼其的好方法。但由于多种因素,在部分学校,青年教师是无缘公开课、评优课的。这显然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一种权力的侵害与剥夺,需要决策者作反思与调整。

    三、用其所长,扮好知人善任的伯乐

    事物的内驱力,是事物发展最有效的动力。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动力。

    1、身在曹营心在汉——成全

    在强调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同时,应当看到,有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非深思熟虑,有的甚至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作出的无奈的选择。这就势必造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生兴趣他移的现象,“所学非所爱”、“所专非所学”。这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是按其所学专业配备教学任务的,哪能顾及到“历史问题”呢。于是,有的新教师就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难以胜任教学。这时,如果校方领导简单草率处理,就会让原本就窘促难安、手足无措的青年教师更加无所适从,甚至是雪上加霜。

    笔者认识一位老师工作一年后即被解聘,原因是他教数学却耗时在软件的开发上,“不务正业”。所幸的是,我校领导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深入了解剖析、结合学校和教师个人需要,果断决策,让其转科。一位舍数学转信息技术,另一位是弃音乐转政治,如今这两位教师在其专业领域都小有建树。

    2、天生我材必有用——满足

    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思路广、眼界阔,他们在胜任本职工作后,需要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新的价值认定。作为学校管理者,理应用赏识和期待的目光对待他们,搭建各种平台,给他们尽情展示和充分锻炼。把责任最大限度的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干好,使他们能在新的平台上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点击次数:172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