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的培养 倪雪华
浅议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的培养
◎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倪雪华
一、引言
成就感是指当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如果长期缺乏成就感,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这是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就是自己做出来的,成就感也是自己的内心体验,但这种体验却从来少不了外在因素:肯定和表扬。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他们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追求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虽然物质的、金钱的外在报酬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对工作环境上的某些不满意,“吸引”他们“把根留住”,但真正能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事业追求的,是学校管理者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善于为教师创造一个精神层面的内在报酬的工作环境。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有如下方面:上级及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及家长的赞扬、各种教学评比获得名次、较好的收入。
二、现状分析
职业思想牢固的教师一般都想干出点成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任劳任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师也是普通人,心里当然渴望能得到领导者的肯定或表扬,但这一愿望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何等的难得呀?众所周知,要想引起领导的注意得到领导者的肯定或表扬,毫无疑问你一定要有超出其他人的亮点。对我们老师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学成绩。在我们职业学校,出教学成绩的就两大块:技能和对口高考。那更多的不教技能和对口单招综合班的老师或教这两样而不突出的老师们还能得到领导者的肯定或表扬吗?我想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其次,学生及家长对我们教师的态度。现在孩子读书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爱读书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个中原因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此不想探讨。这里想说的是:师道尊严没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家长稍有不满就指责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再会从学生及家长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同,还奢求什么成就感呀。再说,别说学生及家长对教师不满,我们自己也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一节课下来志得意满的感觉丢失了。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不爱学习。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听课的不会超过一半,你还能说你的课上得好?学生上课时不愿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后不愿意做作业,很少有人从深层找原因,最后只有批评教师(当然不能说没有教师的原因)。观念要改了,教材要改了,教法要改了。改来改去,没改的还是我们的学生。所以说尽管成就感能够激发工作热情,然而,没有领导的认可,没有学生的配合,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成就感从何而来呢?
三、 提升教师成就感的关键
第一、让每位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岗位价值、劳动价值和自身价值,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的工作潜能完全释放。因此,学校领导要反复强调每位教师都是学校这部大机器上的一颗重要螺丝钉,都发挥着各自的特殊作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岗位价值、劳动价值和自身价值。
第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教师的劳动、优点与成绩。在工作中,作为领导者要十分尊重老师们的每份劳动,要用放大镜的眼光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和成绩,肯定、赞许他,引导他始终朝着光明和更高的目标前进,使学校的工作局面始终是万马奔腾的良好态势。
第三、让每位教师充分体验到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快乐、情谊与成就。在教师管理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做到每项管理既有“理”,又渗透人情的关怀,充分尊重每位教师,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能专心专意、心情愉悦地工作,认识到学校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甘愿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家园,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亲密友好的教学环境。
四、 提升教师成就感的措施
第一、培养老师对学校的归属感。首先,要有有效的沟通。对于老师来说,通过学校内部的沟通来表达自己各种不同的情感,沟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感释放的情绪表达机制,而且还可以满足教师的社交需要。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在管理架构和同事之间的公开、自由、诚实、开放的沟通氛围。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实现领导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感情的升华,从而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误会以及释放领导或教师产生的心理上的不满情绪。因此,教师在有效沟通性的文化氛围中工作,不仅能够控制和激励教师的行为,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使教师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对学校产生深深的依恋感和认同感,加深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其次是领导示范。每个领导的风格各有不同,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个性、气质、偏好等性格因素以及素质、修养等人格因素融入到学校。由此可见,领导者对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示范性行为时时刻刻影响着教师。领导者要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帮助教师以新观念、新看法、新思路解决问题,利用个人的魅力,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信念和价值观。领导者从领袖魅力、感召力、智力刺激以及个别化关怀四个方面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求,使教师产生更大的归属感。
第二、帮助教师成才、成名、成就事业。学校要挑选一批教学功底深厚,有较高课堂艺术造诣的骨干教师同新入校的年轻老师“配对”,手把手的传、帮、带。“配对”时,在教师大会上给带教老师发聘书,明确任务、限定时间、包教包会。新老师学习有榜样,奋斗有目标。老教师要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求为。只有教师们成才、成名后,他们才有成就感。才会无限热爱教师这门职业。
第三、激励教师成才、成名、成就事业。教育工作是一份清贫的工作,是一份默默奉献的事业。不应让“老实人”吃亏,要让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奉献的功臣既要得到物质上的实惠,又得到社会上的肯定,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群体的内部活力。学校可以在学校网站、校刊、橱窗上开设“教师风采”专栏,一一为其配上彩色照片和事迹简介,向学生、家长、社会等大力推介学校教师,使他们了解每位教师的工作业绩,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忘利用表彰会、庆典会、家长会等一切机会向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媒体、学生家长进一步推介优秀教师,使他们再次切实感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有压力更有动力。此外,还要十分注重精神上的鼓励,评优晋级严格按老师们的表现、条件与业绩评分定人,让表现突出、业绩卓越的老师优先评上相应职称;争取国家、省、市级的荣誉给那些实实在在为学校教育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师,完全做到实至名归,使老师感受到成就,不断激励他们奋发求为,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