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有效作业的设计剖析 雷荣

    有效作业的设计剖析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雷   荣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小学数学作业更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把作业当作任务来完成,,敷衍塞责,草草了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摆在众多数学老师眼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作业设计层次性,满足所有层次学生需求

    小学阶段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每个教学内容都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使作业更贴近教学内容。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智力因素、生活实践、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差异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比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周长”中有关“长方形的周长”知识之后,我就根据班里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学困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问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中等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10米,比宽长2米,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优秀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20米,是宽的2倍,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若每隔2米放一根柱子,那么需要几根柱子?这样,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便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探讨合作互补性,倡导学生协作管理作业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作业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活动形式,因而教师需要放弃自己对作业的绝对控制,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管理中来,甚至还可以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协同完成作业,从而把作业变成小组竞赛的一种内容。比如,针对设计试卷,可以引导小组进行分工,有人出填空,有人出计算,有人出应用题;在评价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点评,并且能够讲解,从而真正践行“兵教兵”。在作业合作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争先,这才是根本。

    比如,在学习“比和按比例分配”后,笔者就曾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小书房,而这着重通过评价的方式来体现。等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家长参与其中,结合实际,来点评设计得合不合理,美不美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补充意见,让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在这设计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个直观理解,还能在设计中巩固所学的比例尺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设计、家人点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提高作业实践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特性的孩子来说,数学作业是枯燥乏味的。基于这些特性,我们的数学作业应转变方式,尽量把单调枯燥转变成活色生香,通过猜想、实验、观察、验证、交流和推理使学生真正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比如教师在讲解完《长方体》这一章的时候,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了解,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关于“长方体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以及“组合图形的体积”等的知识,并且进行推理分析,探究“容积”这一概念等,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如果只是应用最为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小木棒等让学生自己拼出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体积”的概念,在学生明确了“体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纸板来自己构造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让学生向其所制作的物体中放入各种东西,从而使学生明白“容积”这一概念。在课下,教师还可以布置其他相关的动手类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动手的兴趣提升。

    四、注重作业开放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总之,通过对数学作业的改革,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是自己时时刻刻都要用到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感到有事可做,学生热情高了,作业有效性也提高了,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点击次数:169  发布日期:2018/7/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