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李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李 娟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并且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当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学生的语文的兴趣所在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强化都能产生重要价值,并且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因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有些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够明显,有着一定的隐含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读,挖掘到当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可从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理解在这些内容中所包含的实际含义和价值,并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对于教材的剖析能让学生在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得到德育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进一步的感受到德育内容,为他们未来素质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在情境再现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角色表演,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课文中少年周恩来的思想感情,感受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例如,在读课文第8自然段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凌是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比较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感受。例如,在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从中激发爱国情感。
三、利用多种手段强化情感渲染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解读途径与之对应,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最直观的教学感染手段。例如讲解富含文字美和音律美的散文,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将散文内容表达出来;针对科学性和准确性很强的说明文,为了避免显得太过枯燥,老师可以借用相关的实例进行解读;面对教育性作用较强的说理文,老师要尽可能将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解读出来。除了老师营造一定的情境进行感情互动外,还可以活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通过多重刺激,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多认知。
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课文中有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我是这样进行德育教育的:我用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历届奥运会的历史,和我们为申办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向学生说:“申奥成功是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为成功而欣喜。“通过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也产生了兴趣。
四、在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首先要以语文教学为主,然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素材,适度的给学生灌输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正确的处理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灵活的运用和教学理念,深入的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因素,逐步的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德育教育渗透进到学生语文知识获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