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党恩浸心肺 大爱铭篇章 张宏 袁仕伦 向荣标 胡芳珂 党东平

    党恩浸心肺  大爱铭篇章

    ——极重灾区青川县震后十周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

    张宏①袁仕伦②向荣标③胡芳珂④党东平⑤

    青川北靠甘肃,东临陕西,西界平武,南临江油;下辖11个镇、23个乡、2个民族乡、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216平方公里,人口23.25万。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青川成为川北地区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秦巴连片扶贫工作推进,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作为极重灾区县之一的青川重点帮扶,浙江省给予倾情援建,青川县走上了“恢复与跨越相融同步”的发展历程。就教育而言,灾后10年的青川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日益向好、发展成效日益明显。

    当前,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当地党委政府教育决策咨询提供第一手资料,广元市教科所就“5.12”极重灾区县青川灾后10周年教育发展现状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教育发展成效

    1.高起点规划布局,优化了青川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资源分散,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青川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加之“5.12”汶川大地震造成青川全县5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98个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设施全部损毁。面对诸多困境,青川教育在重建过程中,按照“恢复完善功能,规划适度超前,整合利用资源”的重建原则,依托浙江支援,投巨资修建(含改建、扩建)教师进修校1所、普高2所、职高1所、单设初中8所、九年制学校11所、小学26所、幼儿园19所、村级小学教学点12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7所学校全部建成为寄宿制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7.2亿元,其中校舍资产16.2亿元、设备资产1亿元。在竹园镇高规格设计建设了“三校一馆一路网”为主体的“智慧岛教育园区”,将青川第一高级中学、青川职业高级中学和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迁入园区,配套建设了青川体育馆、智慧大道等市政设施。全县构建起了乡镇小学学前教育配套、初中学生相对集中在较大的乡镇校就读、高中(职教)乔庄-竹园两地领跑的全县教育协调发展良好格局。

     

    表1:地震前后青川县学校校舍面积变化统计表(不含独立幼儿园) 单位:(m2)

    时间

       

    占地

    面积

       

    建筑

    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

       

    生活

    用房

       

    其他用房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合计

       

    其      中

       

    普通

    教室

       

    实验室

       

    图书室

       

    微机室

       

    语音室

       

    2008年

       

    815845

       

    291485

       

    126945

       

    100845

       

    10262

       

    4253

       

    3559

       

    164

       

    13730

       

    139872

       

    11165

       

    189203

       

    2018年

       

    974003

       

    491767

       

    206419

       

    121347

       

    29519

       

    12608

       

    8269

       

    3120

       

    41003

       

    216906

       

    25505

       

    232432

       

     

    表2:地震前后青川县学校教学设施变化统计表(不含独立幼儿园)

    时间

       

    (台)

       

    (册)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达标学校数(所)

       

    合计

       

    其中: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

       

    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

       

    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

       

    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

       

    实验仪器达标校数

       

    建立校园网校数

       

    合计

       

    专业实验设备

       

    2008年

       

    1736

       

    347416

       

    11827

       

    930

       

    565

       

    28

       

    28

       

    26

       

    26

       

    32

       

    2

       

    2018年

       

    4347

       

    728324

       

    146138

       

    4057

       

    1141

       

    49所学校全部达标

       

     

    表3:地震后青川县学校现代教育设备配备情况化统计表(不含独立幼儿园)

    时间

       

    合计教室(间)

       

    普通教学教室(间)

       

    普通教学教室中

    多媒体网络教室(间)

       

    占比

       

    2018年

       

    1028

       

    858

       

    343

       

    37.5%

       

    2.借力浙江项目帮扶,提升了青川教育发展软实力

    为帮扶青川教育,浙江省在基础设施援建结束后划拨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启动“青川教师浙江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支持青川骨干教师赴浙江培训、浙江名师赴青川支教、开展浙江青川教师“一对一”师徒结对、组织教育专家到青川培训指导等。2008年以来,浙江省先后接收青川教师2000余人次培训,选派150余名优秀教师分期赴青川顶岗支教,组织教育专家、优秀教师600余人次赴青川培训指导教师4700余人次,13所浙江学校与青川8所学校结成“手拉手”爱心互助学校。此外,浙江省还将青川教师培养纳入本省骨干教师“领雁工程”、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免费为青川教师开放培训网络资源、学科教学网络资源,每年划出一定数量名师网络工作室学习名额,供青川县骨干教师参与培训。“青川教师浙江培养计划”从学校管理、教研教学、教师培养、学生交流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对青川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

    表4:2009年-2017年“青川教师浙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统计

    时  间

       

    培  训  内  容

       

    培训

    人次

       

    2009年

       

    援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2期,共56人参培;建立示范基地4所

       

    56

       

    选派6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浙江参与 “领雁工程”培训

       

    60

       

    举办小学语文等六学科培训班

       

    313

       

    2010年

       

    浙江支教专家对64位县级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64

       

    浙江高校心理援助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47

       

    143位浙江专家教授先后赴青川送教,举办了六期各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

       

    954

       

    2011年

       

    组织专家赴青川开展12个学科培训

       

    1249

       

    2012年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高级(辅导员)培训

       

    99

       

    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中级培训班3期

       

    298

       

    开展初中思品、物理、化学学科培训工作

       

    156

       

    2013年

       

    举办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班

       

    179

       

    依托浙江帮扶青川教师培训平台,对县级导师及语、数骨干教师培训

       

    80

       

    2014年

       

    开展高中九科学科教学培训

       

    300

       

    2015年

       

    举办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

       

    107

       

    开展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教师培训

       

    190

       

    组织学科带头人赴浙江高校培训

       

    55

       

    开展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五科教师培训

       

    100

       

    2016年

       

    开展高中九科骨干教师培训(每科5天)

       

    200

       

    开展初中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建设培训

       

    100

       

    组织中小学校长赴浙江挂职培训

       

    4

       

    举办初中物理、化学薄弱学科培训

       

    40

       

    2017年

       

    浙江教育专家团队赴青川高中教学视导

       

    200

       

    开展初中数学、英语学科培训

       

    110

       

    开展初中物理、化学学科培训

       

    59

       

    合计

       

    4734

       

     

    表5:教师学历、职称变化统计表(单位:人)

    时间

       

    专任教师情况

       

    专任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数

       

    学历分布

       

    职称分布

       

    研究生毕业

       

    本科

    毕业

       

    专科

    毕业

       

    高中阶段毕业

       

    高中阶段毕业以下

       

    高级

    教师

       

    中级教师

       

    初级

    教师

       

    2008年

       

    2389

       

    2247

       

    18

       

    481

       

    1239

       

    634

       

    17

       

    44

       

    1348

       

    876

       

    2018年

       

    2167

       

    2167

       

    9

       

    1392

       

    733

       

    33

       

    0

       

    286

       

    823

       

    993

       

    3.补齐学前教育短板,筑牢了青川教育发展之基

    2008年以前,青川全县3-6岁幼儿接受过完整幼儿园教育(含学前教育)的比例极低。以2007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情况统计,其中接受一年及以上时间幼儿教育(含学前教育)的人数占比仅为45.4%,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灾后重建结束后,青川县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独立幼儿园从震前的1所发展为20所,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建立附设幼儿园(班)38个,在园幼儿4651人。2017年全县离园幼儿1917人,当年全县小学一年级招生1735人,实现了幼儿教育全员覆盖。

    表6:地震前后青川县独立幼儿园校舍面积变化统计表(m2)   

    时间

       

    校舍建筑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

       

    生活

    用房

       

    其他

    用房

       

    合计

       

    其      中

       

    合计

       

    教    师

    办公室

       

    活动室

       

    睡眠室

       

    保健室

       

    图书室

       

    2008年

       

    6082

       

    3879

       

    2887

       

    630

       

    146

       

    126

       

    460

       

    230

       

    1444

       

    299

       

    2018年

       

    29740

       

    20913

       

    11706

       

    5239

       

    841

       

    930

       

    1806

       

    1033

       

    3909

       

    5047

       

    4.打造教育民生品牌,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青川教育长期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办学条件“贫”“富”差距较大。在教育开放大格局下,青川中小学校面临着重大挑战,不仅要应对市内公办、民办学校竞争,还要面对周边地区名校对生源的抢夺,原本群众认可度不高的县内学校陷入生存的困境。因此,能不能成功打造山区自己的教育品牌,创出良好的声誉,是青川教育能否在日趋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完成灾后重建的青川教育在扩充优质资源、合理调整布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逐步走规模化的同时,更注重学校建设的规范化、高标准化。

    “5.12”地震后青川抓住浙江和国家援建有利契机,实现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提档升级,使青川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广元全市率先通过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教育在青川,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结出丰硕的果实。青川教育人明白学校要创优,要发展,要赢得社会认同,唯一的途经就是抓质量。青川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第一出发点,举全县之力支持青川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满足了本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投巨资用于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在偏远乡镇落实公租房、周转房项目,努力缩小校际、城乡差距。近年来,凭借着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质量,青川各中小学校飞速发展,迅速崛起,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目前青川县有在校学生21750人,其中普高生3613人、职高生684人、初中生3470人、小学生9332人、学前教育学生4651人。全县教育呈现出师生乐教乐学、学校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问题与挑战

    1.教育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

    一是出口率偏低,以高考为例,青川一本、本科上线线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应届生一本上线率最高的青川中学也只有8%左右。二是教科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尚未得到及时有效推广,教育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大,教育改革和教学探索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氛围尚未形成。三是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存在,教师的梯队建设和专业成长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青川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阻碍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青川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1)义务教育基础仍然薄弱。一是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差,二是城镇学校伴随城镇化加快大班额问题开始出现,三是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义务教育停止收费以后,学校没有任何收入和积累可能,学校自身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地方政府由于本级财政薄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投入问题,有可能使义务教育阶段上好学校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义务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

    (2)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老百姓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增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就业市场对高学历和名牌学校文凭的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相对于人口急剧增长,青川教育发展还较缓慢,质量高一点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太少,导致择校矛盾突出,带来教育非均衡发展等一些深层次问题。

    3.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市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专业结构还是专业素养等方面,都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目前,仅公办幼儿教师缺口就高达3500人以上,占全市学前教育专任教师需求量的40%,在编教师中具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严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大量名优教师流失,骨干领军人才留不住、引不进。高中教育各类学校骨干教师十分短缺,教师稳定问题严峻。中等职业教育,2016-2017年招生人数严重不足,专业课教师人数严重短缺。

    三、工作建议

    1.做好“特色教育”的提质提量

    学校特色发展,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梦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素质教育也明确提出: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特色。在“创品牌、办特色”过程中,学校要沿着“项目特色”一“特色项目”一“学校特色”一“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这种由低到高的发展路线去实践探索、自主发展、追求卓越,让特色成为自己学校的一张有形的名片。“创品牌、办特色”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发展过程,生成后又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延续性。要将其贯穿于文化内涵、学校管理、思想教育、教学工作、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选择确立创建特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力求特色生成于学校、发展于学校,形成浓郁的本土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2.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相对于周边其他县区,“5.12”地震以来,青川教育在师资培训上,由于有浙江的巨大支持,培训资源极为丰富,但带给青川教育发展的红利不够明显,成效不大。要认真总结10年来的培训工作,归因得失原因,要在开展“菜单式教研”、统编教材实施过程活动中,通过做实普适性培训解决教师整体教什么核心基础知识、如何提高教学效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等方面有突破;加大基层学校常规教学环节管理机制的创新;区域性推进有效教研机制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打造以校本研修为依托、上下结合、校际沟通、资源共享、强校引领、合作研究的新格局。

    3.均衡发展各类教育

    一是农村学校要借鉴城区和外地特色教育的成型经验,结合学校实际选准特色项目,进一步实现农村办学特色的新突破;二是持续加强城乡教育协作。继续组织开展城乡结队助学活动,通过送课、支教等交流活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三是教科研重点要放到农村,要积极创设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农村学校课堂指导教育教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四是充分发挥特岗教师作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特岗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以改进农村义务教育为基础,将城乡义务教育进行合理统筹,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校长、教师“校对校”交流等措施,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农村学生不出远门,也能享受到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尝试开展“县域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组建片区学校捆绑发展联合体,建立了城乡学校教师合理交流、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的办学新体制。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要着重解决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短缺、学科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一是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弘扬正气、表彰先进等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二是要多形式、多渠道抓好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建立完善骨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各项制度。鼓励更多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指导教研等帮扶活动。采取骨干教师流动下乡送教等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紧缺、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要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稳定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对师资短缺的学校,要及时给予补充。

    6.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养成习惯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  ①②④⑤为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③为四川省广元市教育技术装备所


    点击次数:129  发布日期:2018/7/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