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一个“实”字 雷海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一个“实”字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小学 雷海燕
平时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在谈论: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现在,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一会儿要求必须用多媒体,不然就不算精彩;一会儿说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就不算好课……让我们一线的老师真是无所适从。那么,语文课究竟怎样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我感受到语文课堂上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实”。
一、写字训练要“实”
小学生学语文,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能正确读写课程规定掌握的字,而且把字写得工整、有一定的速度.要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曾看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实录。于老师揭题时要求学生把右手抬起来,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边示范边指导:“圆”要写得潇洒一点,“的”要左右一样齐,“毁”要注意笔顺……在学习生字时,老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中每一个字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写,并且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接着请学生板演 四个难字:苏、艺、奉、唐,并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析,最后自己示范。这样扎实训练,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书写技能,,又让学生感悟到了祖国文字独特的形象美。我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写字训练,是扎扎实实的训练,没有什么花架子,让学生在很自然、轻松的学习中得到了训练,达到了训练的目的.我们知道,书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教师应重视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因此我在平时课堂上,除了写字课专门指导学生的写字外,还利用教师板书时、学生记笔记或做作业时、学生板演时,有意识的指导书写,尽量让写字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这样长时间的坚持,学生的写字水平也就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二、读的训练要“实”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的作用可见一斑。多读,现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课堂上怎样读?读多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训练的目的呢?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上的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有朗读、默读、快速读、精读、分角色读、抽生读等等。选择怎样的读法,首先要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例如:古诗词或写景类的文章,不但语言精炼,词藻华美,而且饱含感情,这些就是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感情朗读,达到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目的;写人记事类文章,语言没有前者优美精炼,但思想内容往往较深刻,要思考的问题多,可用默读、自由读较合适,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法、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思想认识;而说明文属知识丰富,感情淡薄类,这类文章可多用默读……其次还应该根据教学流程选择读法。初读课文,是对全文的初步感知,可快速默读;精读课文时就要有的放矢,抓住关键词、句、段细细揣摩、品味,重点朗读效果更佳;熟读课文后,学生已对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有所把握,为了更能身临其境,让读者与文本产生共鸣,可采取齐读更适宜。
读,应该是语文课堂中的主线,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读法,实实在在的读,有目的的读,真正做到让学生读进去,读出情,读出内涵,达到与文本共鸣。
三、情感体验要“实”
依据语文课程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既要教学生学语文,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中凝聚的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入境入情,是否达到与文本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思,同想,是否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十分重要。如果达到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想也就会受到作品的影响,教师也就成功地将学生学语文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例如:我在教学《蒲公英的梦》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启动情感,充分利用文章内容,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他们进入角色,让他们体验到蒲公英的担心、兴奋、伤心的情感历程,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验.那么对于结尾处“蒲公英做的梦”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就很容易明白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了.学生也很容易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到只有保护环境,人类才能有美好的生活这一主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的内容,深切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将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肯定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环境问题。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实”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这一要求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加了难度,也为教学和学习留下了创新和补充的空间,大家都知道,新教材课后练习题较少,但每个题的内容含量却很大,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更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有力措施。那么老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特别注重练习的实用性。练习的实用性,简言之,就是课堂练习的内容应是课文要求掌握的重点,不需要面面具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或题海战术,更不能主次不分,丢了西瓜拣芝麻,内容上要高度浓缩,力求新、实、精,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我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的蝴蝶,让学生尽量用该课学过的词填空。为什么设计这个题呢?我有三个考虑:(一)有利于积累词语.。因为这课有很多的优美词语。(二)有利于扩句、缩句的训练。这个训练是该册的重点之一。(三)有利于学生对该文内容的巩固理解。我想,通过这一练习,就可以把课堂教学搞得更加扎实,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