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莫汉清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莫汉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德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中学语文作为一门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应该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在让学生掌握文本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因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当前语文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话题。
一、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语文教育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
教育要使人成为人,要促进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领域发生了巨变,但思想领域的变革却十分缓慢。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也被进行了功利化的选择。品德教育侧重于理性而忽视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特别是缺乏爱的教育和生命意识的渗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他人、社会的爱,对别人的宽容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失去了它,品德教育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失去了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在意志品质方面,忽视了独立自主、正当竞争、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前些年所发生的抵制日货,不理智的出现打、砸日本车,并致使多名国人受到伤害,顺便以爱国的名义强抢日货商品店,这种不理性的爱国是德育教育的失败的典型体现。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他们厌倦了教师和家长的空洞说教,对之避之不及,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重方法。
(一)选取情理兼备的文章,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挑选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不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同时洗涤着学生的思想。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把它们当成是一篇文章,而是要把它们当成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利用文章里的故事,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接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将人世间的爱和宽容等美好的品质灌输到学生身上。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想平时自己的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让学生在回想的同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在交流和反省中得到道德上的提升。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广泛吟诵,流传至今,充分表现出作者“忧天下,爱民众”的思想,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段内容进行背诵,加深学生对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还可对范仲淹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其爱国行为进行简单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
(三)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德育不只是口头上的说教,身体力行更加重要。学生在性格形成期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家长,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堂资源,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个人魅力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也更加看重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语文教学想要成功地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自身也要有相应的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思道德教育方面的引导。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等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