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运用讨论探究式教学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丁艳燕

    运用讨论探究式教学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谢家坝九年制学校   丁艳燕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过程,高效地理解并内化知识,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结合自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成绩,达到教与学相长的效果。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深知作为学生非常渴望老师的关注、鼓励、赏识。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直接传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影响他(她)的一生,教师要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情感因素、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唤起一部分处于“浅睡”状态的学生的思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为了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必须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教师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为创设“自觉主动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堂新课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2、创设有兴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3.设置运动探索、开放、多解题型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常设计一些运动探索、开放、多解题型,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结论。      

    4.在 “做”中体验感悟数学

    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是“做”数学的目的和功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建构过程,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心理参与和智力参与,而不是教师简单的解释和示范。” 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数学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去,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优化数学课堂的宏微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探索、讨论、交流、合作。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组织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宏微观结构,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和源泉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

    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体系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给学生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知识体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数学思维方法是指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把新课标理念落在实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尊重。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各个环节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适时点拨矫正、求真务实,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优秀学习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数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


    点击次数:33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