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善创教学情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江鑫

    善创教学情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江   鑫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第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第二是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发挥故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教学中,讲一个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先介绍了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偶然间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啊!”再引入正题,说明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数学知识很多都是由实际生活中延伸出来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亲切感,从而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去研究问题。此外,初中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数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就会变得十分有趣。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当教学优选方案中的函数应用题时,可设计如下题目:“假如你去购物,甲商场提出的优惠方案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场提出的优惠方案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问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一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既巩固了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问题是引起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四、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和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学科的抑扬顿挫和丰富情感,也没有音乐和美术学科的多彩和浪漫,但是,如果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挖掘多媒体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势,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将抽象的、学生不易想象出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与形象,学生在理解时就更容易,印象也更为深刻。

    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 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悬念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先跟学生讲述金字塔的故事:在非洲古国埃及的尼罗河畔,开罗城近郊的广裹沙漠中,巍然耸立着一群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这就是全球著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观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它气势威严,历经沧桑,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遥远历史的见证。如此庞大的建筑物,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吗?据史料记载,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呢?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之,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因此,创设各种各样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原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这样才能将情境教学发挥到最大的效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点击次数:125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