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梁树超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    四川省广元教育科学研究所   梁树超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永恒主题。针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作以阐述,从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化学  有效教学  内涵  现状   策略与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化学老师永恒的追求,更是推进课程改革、贯彻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就此笔者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进行如下思考。

    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使学生在有限时空获得较大收获和发展。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学习心理,二是学习速度,三是学习的效益,即单位时间知识的增长、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变化、问题意识产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意志的锻炼、价值体系的建立及人文精神的养成等。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高中化学是一门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课程,它包括了丰富的素材、方案、理论、原理和实验、探究等。因初高中学生思维脱节、高中“化学键”、“分子结构”等理论较为抽象,由此增加了学生对这些微观概念的建构难度,特别是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理论、电化学理论、有机合成等,让学生枯燥乏味,教学难度较大。

    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感到:化学学习时间紧,实验机会少;学生对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浓;学生学得不灵活,稍加改变条件,就束手无策;对学生的学法缺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不能有效迁移。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贴近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1.用生活中的现象解析化学原理,降低难度,突破难点。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的CO32- 前面的2感到难以理解, 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2、设置认知冲突,利用最近发展区,激发欲望让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重要因素。如:在讨论为什么要在原电池中引入盐桥时,首先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的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锌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此时理论现象和实验现象产生“矛盾”,立刻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设问:锌片上的铜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结果会是怎样的?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递进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和参与欲望被激发出来,课堂参与度自然提高。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会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参与度的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如在学习“水的电离”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讨论或设计实验证明以下六个问题:(1)怎样理解“难电离”?(2)怎样证明“难电离”?(3)水电离的程度有多大?(4)怎样表示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5)水电离过程中的能量转变化?(6)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建构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及相关知识的意识。

    (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保证有效课堂教学   

    1、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惑,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凸显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勤思降能级,把教学材中复杂、深难之处化为简单、易懂的图形、符号,降低活化能;联系生活资源,把课堂变成立体的教学资源,做到课堂入神画,导入精妙,讲解生动、深入浅出,活动落实,流程自然,真实反馈,结尾无穷。

    3、教师要积级参与校本教研提高自我学科素养。面临共同的场景、相同的教学内容、相似的学生群体,集体研讨指向性更强。所以在化学集体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要有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意见,取长补短,更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采用策略,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能力,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自我效能感。

    2.创建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要做到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进步,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在努力——成功——得到肯定的体验中,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

    3、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在学习中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

    (四)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构建有效课堂

    1、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启发,学会合作。

    2、合理整合资源,用好教材中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提高学生活动的内动力。如通过向学生介绍光导纤维、高温金属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光电池等而讲授“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又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补充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方法、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这样在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问题,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如:必修2中P45“科学史话”栏目“炼铁高炉尾气之谜”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转第31页)(上接第16页)

    3、培养学生提出创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地追问。

    (五)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变“教师主讲”为恰当的引导、适时的点拨。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待机而 “讲”,让“讲”成为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磁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跨越自主探究障碍的推动力。

    2、精心设问 、激活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将知识隐含于化学问题中,以问题启动教学,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3、指导学生阅读、观察与感悟有机结合。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元素周期表》一节,在学生认识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性过程中,“交流?讨论”环节有这样一个问题: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请你推测出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这里学生如果能够思考:推测性质为什么要问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这样他就能联系到在第一节中学过的知识,决定元素性质的因素是最外层电子——即元素的性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这样接下来的性质递变性的预测,就会根据原子结构的递变性顺利得出结论。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将看到的说出来”,也就是将阅读、观察、感悟、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

    4、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简单的接收学习为探究学习。

    5、重视潜能开发,活动讲求实效。

    重视潜能,关注学生的人格及差异,力求人人发展。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操作、讨论得以顺利地展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将是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质量的最佳途径,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曾凡先.浅论高中化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3(33):92-93.

    [3]]张联合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的构建》


    点击次数:95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