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抒情的方式 蒋文
谈语文教学中抒情的方式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蒋 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抒情的表达方式,不论在教学的篇目中,还是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中都是经常应用的,抒情就是作者对所写的对象抒发出强烈的感情,它的作用在于渲染气氛,塑造形象表达爱憎,突出中心,使作品更加感染人,教育人。那么作者怎样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强烈感情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五种方式:
一、直抒胸臆。这是作者直接倾泻心里话的一种抒情方式,它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九年级上册中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在描写祖国北方雪景,评论古代帝王以后,无限感慨地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诗句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画龙点睛,余味无穷。
二、寓情于景。这是作者把心里话寄托在描写的景物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它能使读者触景生情,受到启迪。
在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中,开头的景物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离乡时的景物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三、寓情于事。这是作者把心里话寄托在叙述的事情之中的抒情方式,它是读者见事生情,和作者心心相印。
鲁迅的《藤野先生》,记叙了藤野先生批改作业的情形:“我交出新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个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离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读了这段文字,谁不被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这段文字情在事中,含而不露。
四、寓情于理。这是作者通过议论说理表达感情的一种抒情方式,它能使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受到教育。
在《傅雷家书两则》中,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创伤,学会泰然处事;在儿子取的巨大成功时,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主境。在这两封信中,作者在表达自己对儿子那份感情之时,又在给儿子讲明生活的道理,让读者也受到教育。
五、寓情于物。这是作者把心里话寄托在说明的事物之中的之中抒情方式,它能使读者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思想教育。
这种写法不仅在现代文中常见,我们在文言教学中也经常遇到。在文言文《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通过描写莲的高洁可爱,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然后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从映衬中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及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莲”这一物的过程中,知道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