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韩振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陕西省韩城市教学研究室 韩振全
2017年9月以来,我们对全市初中进行了两个常规工作大检查,期间我们初中组一行8人对全市18所初中学校通过听课、座谈交流、查看教学资料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听课40多节,查看教案200多本,作业千余本,教师交流会、学生交流会40次,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下:我以数学为例进行解说。
一、现行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1、听课方面:在所听的课中大部分课令人满意,如新城一中七年级数学老师张磊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金城三中八年级数学老师李芳的“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等,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1)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改观,注重知识的发生展过程;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4)尊重学生的创新劳动,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色思维。
存在问题:(1)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设想一下,如果能让学生尝试去做,哪怕做的不很很完美,心里一定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恰到好处的点拨,他便会快速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探究之中。(2)问题设计、师生互动缺乏深层思考。有的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比较风趣也比较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但往往在一片笑声中,却感到什么也没有学到;有的教师讲课时设置了许多问题,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有的教师能够精讲一些重点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各种花样的习题,虽能使学生应付一些形式训练题,却又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依然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这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提问的方式是“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导致没有真正的思维互动。
2、 调查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后交谈,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喂知识”,习惯于老师去“推动”、“拉动”他们学习,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意识,即使偶尔给他们一点时间、一点主动权,让他们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却表现出无所适从,不善动脑,不会动脑的状况,所以老师还是只能回到老路上去“灌输”。 同时,调查显示,学生不喜欢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感到疲倦、厌烦,没有活力,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反映的是:交流、参与、自我表现;学生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的态度,问卷统计结果表明:(1)老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事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2)讲课要多引用典型实例分析,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适当控制课堂纪律,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讨论时要活跃,听讲时要安静。(4)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希望和老师建立起平等和朋友关系,自尊心能得到保护。学生希望独立、自由和受尊重的愿望更为强烈。(4)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上好课的源泉。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老师拖课表示不满,很少有学生认为“老师拖课是责任心强”的表现。
3、 调查教师
(1)教学方式:教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讲授法,40%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是表现在向学生灌知识,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容器。
(2)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调查表明,45%的学生学习数学靠“听讲、记笔记 、做课本习题”,20%的学生“大量做辅导书上的习题”。
(3)师生交流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0%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50%的学生偶尔与教师交流,20%的学生与教师从不交流。交流的方式也仅限于学生问教师题,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只有14%的学生“请教老师”,40%的学生“找同学商量”,这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时间太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其一方面是“害怕老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做题批改作业,很少主动与学生交流。
(4)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问卷统计结果显示:42%的学生“喜欢数学”,20%的学生“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30%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13%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5%的学生“比较讨厌数学”。问卷中对于“为什么对数学感兴趣”,学生回答是“数学可以增长智慧”、“升学考数学”等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目前教育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到位;(2)三维目标的确定不明确;(3)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具体、不到位;(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浮在表面没有深度;(5)教师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实质性的赞赏与尊重。
三、 对策和建议
(1)认真研读课标,潜心钻研教材。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必须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领会课标精神实质,灵活把握教材。强化教学设计,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与策略,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最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发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动手操作教学。教学中要从学校及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身边、日常生活资源,自制教具与学具,设计动手操作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
(3)深化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自学,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首先要注重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强化教学设计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法指导,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积极参与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线的“三制” “三课”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深化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在小课题研究中,首先要加强选题研究,不宜大,更不能过小,要符合研究实际;其次,要注重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指导,再次,重结果的运用与推广和材料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有成效,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使校本教研更加深入有效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长期值得探讨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路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索和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