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聂斌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民田小学   聂   斌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应用合作式教学方式,促进课堂交流;运用激励教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融入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几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形式化、低效化等现象,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程序化,方法单一,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方法当然不会引起学生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低下。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贪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面对刻板的语文课堂,学生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提醒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再者,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只顾着让学生写生字、背课文,认为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却忽略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过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不能深层次的学习语文知识,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课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参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进入到小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得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进一步的学习课本知识,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全面教学,使得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如《海滨小城》这一课,我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延伸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的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应用合作式教学方式,促进课堂交流

    所谓合作式教学方式,就是指利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以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营造团队心理气氛以增进学习有效性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式教学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合作意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它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应当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出发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进行语文学习。而问题的分析往往是建立在通读或者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讨论中,教师要注重把握节奏与方向,对难点给予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见解。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形成共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4.运用激励教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关注,更多属于知识灌输性的满堂灌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的知识内容,节约教学时间,降低教师教学压力,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往往因为学生情况差异而参差不齐。激励教育则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学习除了教师的教学,学生自身学习能动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因此,激励教学才更具有现实价值。通过适宜的激励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动力与信心,加大学习精力投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寻找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达到更有效的个体化学习效果。

    激励教育可以展开榜样性激励、责任性激励、激将法激励、直接鼓励、赞扬性激励等多种方式。榜样性激励主要是在学生群体中列举优秀学生成为学科榜样,也可以列举伟大历史人物或者学生喜欢的明星人物,甚至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名人伟人事例做有效的榜样激励;责任性激励主要是强调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家庭成员一员等角色做学生角色责任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生活中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责任,提升学生责任感,甚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使命感;激将法激励主要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展开,通过相反方向的(下转第4页)(上接第18页)话语来适度的刺激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向着学习目标努力;鼓励、赞扬性的激励较为直接,直接依据学生取得的成果做表扬,并且在全班同学在场或者家属在场的时候操作,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与荣耀感,从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具体的激励方式要依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展开,要充分了解教育心理学,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情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展开激励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5.融入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快乐学习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又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便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教师应正确认识快乐教学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是目的,“乐”是途径和手段,是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优化导入设计法、课堂小游戏法、设置情境表演法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与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古诗的教学时,可在卡片上写上诗句,每张卡片写一句,教师组织小组进行比赛,对最先完成古诗排序并流畅地朗诵整篇古诗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课堂游戏法让小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效率。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不断总结经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朝着更创新更丰富的方向发展。

     


    点击次数:30  发布日期:2018/5/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