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余秋金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   余秋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的无限丰富与极速增长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合作意识。对人们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这样的一代新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阶段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单列,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的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这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

    一、确定综合性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为: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使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自主的,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联系的,带来了实现目标的整合性和随顺性。也就是目标的实现要随顺内容的特点做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多项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项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整合,又要将外学科、非智力因素(除情感、态度以外的诸如意志、动机等心理品质)、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整合。最后将内外部目标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实践性的过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综合性学习更应贴近现实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以下是活动实践的过程:

    (一)活动分工

    学生分组,确定各小组活动内容,做到每项内容均能落实,每个学生均能参与。

    (二)确定主题

    《詹天佑》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走近爱国名人”的材料交流会;《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这两课,进行“家乡小变化反映祖国大变化”的剪报展示活动;《中华少年》一课,举行“红歌唱响爱国情”歌咏会;《口语交际与习作》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的撰写与演讲;《回顾拓展》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活动学习汇报会。

    (三)制订计划

    小组撰写活动计划,落实小组人员的分工与活动安排

    (四)活动实施

    各小组按照计划去行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引导学生及时地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如,填写资料记录表。(学生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活动内容自行设计相关表格)

    这样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三、选择创造性的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活动的进展过程做出相应的改动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不仅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活动开展也应具有创造性。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或通过网络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或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学唱歌颂祖国的歌曲;或访问周围的人,请他们讲讲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还可以搜集相关的照片或图片……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具有创造性。这样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组织合作性的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学习中多么的重要。确定好主题就我引导学生学习合作。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某一项综合性学习。并让学生自主安排好谁做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谁上网查资料,谁作过程记录,谁来汇报展示……这都需要合作。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这就很容易导致个别的优生或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结果来代替了其他同学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合作的成果。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它不应让小组内的极个别学生代表全体学生的活动和结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在社会的学习特征,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作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综合性的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为凭借,打破了语文课堂相对封闭的状态,给学生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了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当然,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天地还很宽广,开展过程中伴随着问题与困惑,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点击次数:77  发布日期:2018/4/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