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赵丹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国际小学 赵 丹
俗话说:学源自思,思起于疑。质疑和提问,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石。只有善于勤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的欲望。质疑是一个人从已知领域向未知世界进入的触角,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启发性的内容,诱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训练,多质疑、多提问,才能对语言和文字产生思维的灵活变通和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一个共同探索思考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适当地将教学信息进行发散,学生可以在更多的信息中产生质疑和提问,以引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对已知事物进行新的角度和途径质疑思考的时候,就是独特新颖见解出现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其思维中灵活、独特和流畅的部分,积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多彩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创新学习提供基础。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内容表现总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给学生以新颖和新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感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如学习《海底世界》后,我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作现场“导游”下海探秘,并要求向一线的“游客”发回报道。他们思维活跃,几分钟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这里很宁静,在五百米以下就会变得一片黑暗,真是个探险的好机会,好好把握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你瞧,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珊瑚在蠢蠢欲动,连小石子也不甘示弱地翻了个跟斗,有些动物还向我们发出闪烁的光呢!”“祖国的山美、水美,祖国的海底世界更美,尽情地玩赏吧!”……通过这项活动,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掀起了他们感情的狂澜,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并用自己的创新情感感染了各位“游客”,同学们也体味到了创新的乐趣。
二、克服反应定势,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反应定势,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头脑风暴。如学习语文时,经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将描写心情的词语说(写)出来,越多越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谚语的积累;还可以说一说(写一写)有关春天的诗句等。运用头脑风暴法,不但可以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2、运用隐喻和类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让儿童在故事经历中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开阔,心理不断成长。 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并上台表演,然后交流讨论,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交流、体验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运用类比法不再是学“一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角度发展,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而具有创造性。
3、自由联想。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自由联想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丰富语言积累,揣摩作者语言精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理解词语“神机妙算”,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它的近义词“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和反义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机关算尽”等,通过词语理解辨析,不但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亦有法”,学习亦如此,“学无定法,但学亦有法”。在现代教育观中,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活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一素质教育思想,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同属一类,学习它们的方法也基本相同。如果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究出同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就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骄傲的公鸡》一课,这样设计:以课文第二段为示范,教师先“导”,即启发学生说图上画了什么?谁和谁比美?结果如何?然后让学生“学”,即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重点句子朗读,接着组织学生理解公鸡和要比的小动物心理怎样,最后激发、点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变串讲分析为组织、启发、诱导学生探究出“看图说话——找话朗读——理解句子——体会朗读”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总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新的关键在思想观念的创新,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就是教育,这就显示出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改革创新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潜能,孕育出真正的跨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