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方法初探 李息金
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方法初探
◎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永和初中 李息金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总是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许多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把政治课当成考学的“工具”,为追求分数的量,不得不机械地记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多年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普遍运用抽象法抽出来的条条框框,中学生学起来肯定枯燥无味,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概念、原理时,要加上在抽象理论时被舍去的一些具体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教材,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有用,才能使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二、准确设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准确而灵活的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进而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达到在政治学习中自觉、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准确设疑,导入新课,有利于使学生自然地把握住教学环节的第一步,获得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时,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正在接受什么教育?如何理解“义务”两字?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管吃、管穿、管用、管学习吗?这些问题引人入胜,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可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兴趣
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照本宣科,只是条条框框,一味讲授,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往往是讲者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相反,根据教材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讲授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具体、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接受知识。
政治课程本身的理论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它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好象身临其境,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可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撷 取片段进行分析,使其受到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关键是学会政治分析的方法,正确进行政治思维的方法,激发其对生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本质分析的动机,产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起到在玩中学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说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要想乐学情境的创设,就得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立了乐学的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
教师在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那么他们便会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这样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让学生在学习时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富德于教,富乐于教,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