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会“偷懒”的班主任 杨秀红
做一名会“偷懒”的班主任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 杨秀红
关于幸福指数的话题,我们经常会听到,听的多了,我也就慢慢的明白了:幸福,源于心态;不幸福,也源于心态。曾在网上流传着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音体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初看觉得很解气很痛快,“终于有人帮我们鸣不平了”。但实际上这种心态不但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况且这种段子换个工作名称照样流传,比如医生、警察等等。放眼世界,各个领域、各个岗位,有很多人比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更累、更辛苦。如果一味的心存抱怨,即使工作干的再好再努力,自己也不会快乐。如果换一种心态,改变一种工作的方法,这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让家长成为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好助手。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离不开家长的协助。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有美好的期待,为了孩子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班主任老师是为家长起导航作用的指向标。只要班主任站在家长的立场上与家长沟通,家长都会积极的配合老师的工作。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各个班都在为集体舞的比赛做准备,这是展现班级风貌的一次机会。我知道这不是我们班孩子的强项。另外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也参加着学校的舞蹈班与合唱班的活动,自己是没有时间去给孩子们训练了,要想解脱自己的工作,就要放手。一年级的孩子太小,自控能力太差。如果要保证训练的效果,必须要有人去组织、训练。仔细思索完后,我在校讯通上留了言:各位家长,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学校给我们一年级的活动是集体舞比赛,我认为这是一次展示我们班集体风貌的机会,我很期待孩子们能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排练集体舞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够得到家长们的帮忙。校讯通一发出,家长们纷纷给我打电话,说知道我每天都很忙,他们非常愿意来帮忙。半个多月的时间,几位时间充足的家长每天都到学校来协助我排练。工作忙的家长,也是抽出时间从网上挑选衣服。表演当天,家长们自发的组织,在家长的家里化妆。这次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家长也因此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繁忙,他们深切的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也因为家长们的参与,使得家长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家长之间交流的近了,这对班级管理工作是一大帮助。这些工作看起来是小事,但类似与这样的小事,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要靠班主任一个人的手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利用好家长,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
二、让任课教师成为班级管理的好帮手。
一直以来,任课教师都是上课铃声响起来进教室上课,课后出教室。关于班级管理从不参与,因为在任课老师的眼里,班里的大小问题都应该由班主任来处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主动找任课老师沟通,询问班里出现的问题,虚心请教解决的办法。在集体备班的活动会议上,各科老师积极发言,对班级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李毅老师既是我们班的美术老师,也是我们班的阳光体育活动的跟班老师,对我们班的班级活动非常热心,都是积极的去帮助。一次,她看到我们班的班规是大白纸,觉得太死板,缺少活力,因此,主动的提出为班规的纸张上添插图。在李毅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班的班规显得既严肃又活泼,也为班级的文化墙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教我班写字课的候新梅老师是一名管理班级非常有经验的老教师,多次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听到她独特、新颖的管理班级的办法。利用候老师教我们班课的好机会,我请求候老师协助我管理班集体。有几次我专门留在教室看候老师是如何管理班级的。我发现候老师特别能调动小班委的带头作用,很会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们动起来。有一次,候老师发现孩子们丢在地上的零零星星的纸片,说了这样几句话:“我知道我们班的班干部可能干了,今天,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劳动委员的表现。我发现地上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呢?”劳动委员看看候老师,再看看地板,摸着脑袋说:“我把垃圾捡起来。”候老师说:“你不愧是劳动委员。”等劳动委员捡纸片的时候,候老师又说:“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非常懂事,你们不会看着劳动委员捡拾你们的垃圾吧!”结果孩子们一起动手,迅速的捡掉了地上的垃圾。赢得了候老师为他们竖起的大拇指。结果以后只要上写字课,孩子们总是会自觉的摆好桌子,扫干净地上的垃圾。我真是对候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本月的集体备班会议上,我对其他老师讲起了候老师的好方法,并跟老师们约定一起管理班集体。在任课老师们的帮助下,班级管理轻松愉快!
三、让孩子们成为班级管理的好能手。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是有一个多么出色的班主任,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团结精神的团队。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强了,责任心就强了,同学之间也能互相帮助。孩子们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班里的同学,他们身上的有些优点,或者是点滴的进步,有时候会被老师疏忽。但在一起玩耍或者学习的同学一定能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赏识教育比批评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因此我也努力的从对孩子们的批评转向了表扬,在班里开展了“夸夸我的同学”的活动。对班里的调皮、好动、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一些不良习惯的同学进行结对子,找小老师帮助。让一些行为习惯、学习等各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当他们的小老师。因为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更能发现别人的优点。给这些小老师们配一个专门的本子,去记录他结对子的同学的优点或者是每天的点滴进步。再利用班队会,早读,下午的自习时间把同学们发现的优点与进步的方面讲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这样做得一个好处是:有了进步的同学心里上得到了满足,因为有了同学的肯定,自信心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进步了的同学为了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在各个方面就想表现的更好,这就有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效果真的不错。
参考文献:
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教育心理学》,桑代克,西北大学出版社191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