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历史教学的创新 胡学全

    浅 谈 历 史 教 学 的 创 新

              

    ◎     四川省广安中学    胡学全

    实施创新教育,要以时代的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1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采取的是单一、片面、静止的体系,主要以考试的分数评定学生的优劣、教师水平的高低、学校质量的好差。“学校围着升学转,老师围着分数转。”学生的心理被严重地扭曲了,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机械的、封闭的状态,完全丧失了主动的、个性的、独立的思考。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创新从何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从创新的角度研究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研究全体学生,变“讲台”为“学台”,变“教师”为“导师”,变“发问”为“答问”,变“教材”为“学材”。 当今的教师应当是勇于创新的开拓者。社会、学校也必须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能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让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教学中去,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就是要了解创新对人类的意义、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形成自觉创新的意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兴趣盎然,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学习中去,尽可能地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习惯,逐步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如在上历史课时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兴趣,他们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的智力活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教育教学创新的重点。创新活动始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或怀疑。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包括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学历史教材主要把它放在中学历史进程的范畴内进行了诸多评价。但是,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就有不少学生把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但在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却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求知欲旺盛,教师要善于通过激疑、质疑、探究和释疑,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从无数生动的历史资料中找出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价值,是历史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创新能力即不是靠教师“灌”进去的,也不是学生“背”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积极的思想活动,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最终成为个人的一种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灌输式为教学讨论式、问题式或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后,教师概括总结,这样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那种沉闷的形式化教学气氛,使学生从历史课程中,生发体验和感悟,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创新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历史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把封闭式单一性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点击次数:72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