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 赵妹玲
聚焦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教学策略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赵妹玲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两句话,实际刻画了运算能力的三个主要表现特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方法合理。那课堂怎样落实运算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培养一个个讲理懂法的学生
算法的探究要用相应的算理理解作支撑,算理的理解要伴随运算法则的整个形成过程。学生理解了算理,就为掌握算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对算法中的每个环节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
怎样理解算理,有以下途径:一是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直观化、具体化;二是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三是可以在讨论交流中内化算理;四是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并适当追问:“依据是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个体的深入思考,把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
例如:人教版三上:《万以内的加法》,学生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学生会计算但为什么这样计算不明白,可以设计三个活动导航:先计算再结合计算讨论“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为什么满十进一”。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算理,了解了数学的本源。
又如:人教版五上:《一个数除以小数》利用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单再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较好地落实算理的理解。题单中呈现了:单位转化法,把m化成cm再计算。(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已经积累了经验)同倍扩大法,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对比大纲教材 、实验教材、新教材在计算法则的呈现方面上有什么不同,再比较三个阶段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概括和总结,否则难以形成运算能力,训练思维。
例如:人教版五上:《一个数除以小数》可以这样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先计算,再思考。67.5 /_D_Dd__________ɧԷϨϨ________________ /_D_Dd__________ɧԷϨϨ________________ /_D_Dd__________ɧԷϨϨ________________ /_D_Dd__________ɧԷϨϨ________________ /_D_Dd__________ɧԷϨ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ߔ_ߖ_ߘ_ߜ___ੈ_ੌ_ઔ_焑搬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ᘆ惠�_̪jᘀ鹨䴧䌀伀♊倀♊儀♊唀Ĉ䩞_䩡_⡯_ᘝ琡ᬀĊ䩃_䩏"䩐&䩑"䩡_ᘠ琡ᬀĊ࠶䎁伀≊倀♊儀≊愀_ᘆ
近几年来,计算教学的标准流程都是从创设现实情境开始,由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通过适当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可以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过去常采用复习、铺垫导入。一是通过再现或再认识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二是作为新授的过渡或分散新授的难点;三是直奔主题,利用开课前20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完成新课的学习。这两种导入方式到底哪种好,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的课型、课题而定。
例如:人教版三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基础,今天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难度不大,本节课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兴趣采用情境引入法比较好。五上《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难点:理解将“一个数除以小数” 转化成“一个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怎样突破算理,这里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商不变的规律,所以这节课采用复习铺垫导入更好。
三、 教师示范板书很重要
课件能代替板书吗?板书是一种书面语言,板书可以概括教师上课时进行讲解的教学内容;板书具有具体性与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不像课件一闪而过;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给学生作示范;课后总结时呈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例如人教版五上《一个数除以小数》学生要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怎样移动小数点,怎样用斜线划掉除数的小数点和整数部分的0,使其变成整数等,教师都要工整、清晰地作好示范,学生做作业时才有标准。
四、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几个几是多少?加法的意义——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时,才能更好地理解第一个部分积、第二部分积分别表示什么?该对位,最后的积表示什么?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坚持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熟记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能做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帮助学生熟记的方法: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组织教学,课前或课中一个学生起头或老师起头,其他学生接着背。乘法口诀学完后,可以选择学生最难记的口诀进行组织教学,同样数的组成也适用。
二是口算练习册,根据进度合理安排口算练习册的量,不要过多,5分钟左右完成最好,把口算作为一项常规训练,坚持一天一练。
三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口算题。如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时,学生要熟练掌握分数、、、 、 、 、 化成小数是多少,又如学习《简便算法》时,乘法凑整--学生要熟练掌握25、75、12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是整百、整千、整万……,加减法凑整—如:学生能快速判断472加上或减去多少凑整。再如学习《倍数与因数》时,要能熟记100以内13、17、19的倍数。再如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学生能熟记1∏、2∏、3∏的值是多少…等等。
六、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克服心理因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因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一)正确审题。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先审题的习惯,计算时先仔细观察题目特点,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些可以使用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计算。
(二)规范书写。计算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管是作业还是草稿,都应要求学生书写必须认真、工整,尤其要把数字及运算符号抄正确、写清晰,还要注意计算格式必须规范。
(三)认真演练。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
(四)自觉简算。学生不但要正确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巧算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
(五)细心验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不仅可以检验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这些教学策略如果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选择采用。通过这次培训希望老师们在计算教学方面有所改进,希望我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