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龙海燕
再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小学校 龙海燕
创新教育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而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者和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其本身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没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就没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物理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创新源自于教师观念的更新,有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才会带来教法手段的更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盈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不同的教育观念所引发的教育行为及其后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作指导,即使有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要实施创新教育也只是空谈。而物理是一门集观察和实验为一体的科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实验多滞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实验中的育人因素没能得到挖掘和体现,本来精彩诱人的物理课堂成为空洞的说教,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热情扼杀殆尽,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笔者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物理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顺应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及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思想。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物理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发展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才会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改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为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物理教师应具备创造性品质。
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广博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探索研究现代物理教育理论、把握教学规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物理教学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具有较熟练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改进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及不断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的养成。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要用新世纪创新教育的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
(三)物理教师应该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
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
首先,物理教师要有较强的物理实验能力。要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使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并具有喜欢做物理实验、敢于进行实验探索的精神,而这一切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物理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在上课前对将要进行的实验作严密的检查、精妙的设计以防止在教学中出现疏漏;通过演示实验,能准确地教给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向学生传授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能镇静自若地处理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实验失败时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要能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较好地体现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例如:如何对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怎样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以证实自已的猜想或假设?如何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使自己的观察重点突出并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周密性和选择性,怎样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能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估,使其在合作与交流中为后面的学习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其次,物理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随着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学科教学的整体化,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物理教师既要熟悉大量的物理与交通、自然、军事、医学、生活、天文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又要通晓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特性,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取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此外,教师必须经常关心网络、新闻报刊的新信息,对教科书的内容做些更新、添补,不断完善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在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转换成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开阔视野,更新思维。
再之,物理教师要具有电化教学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化教学媒体以其独有的先进特点进入各个学科的教学。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声、形、图、色并茂,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物理现象,把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的事物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来模拟展示,使其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难点也顺利被突破,因而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同时,还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作为科学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尽快掌握以电化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具备运用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才能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最后,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再用之指导实践,探索出物理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而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丰富自己的火炬了。这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个教师应当具有的风采。
总而言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找到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并把二者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