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度 董有顺 高军
摭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度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董有顺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 高 军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在传统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学中,由于过分注重学生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带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有个性地学习,是今天中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应有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策略
在传统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学中,由于过分注重学生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带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有个性地学习,是今天中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应有目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度谈几点思考。
一、做实课前三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基础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立足教改要求,紧紧围绕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法三项工作做细做实。
一是通过备课把准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是通过备课把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做好课中的导与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在教学中,教师要课中的导与练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是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爱学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环境。第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新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在公开课作秀而创设教学情境。
二是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人人参与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三、开展好课外数学活动,是提高数学学习效度的必要补充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但是,要想高质量地实现教育目标,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身有局限性。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安排得过满,过分在乎教学计划的按时完成,不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传统教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实施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不大容易改动,不能经常反映出数学的新思想、新进展,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三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面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差异不够,结果会有部分学生“吃不饱”;四是高考“指挥棒”的控制,传统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应付考试,这与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五是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教授传统的内容,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时代气息。这样,自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为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上述局限性,生动而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无疑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