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之我见 扎西看卓
转 化 后 进 生 之 我 见
◎ 青海省玉树市隆宝镇中心寄宿小 扎西看卓
转化后进生有利于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人才培养中的次品和废品率,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教学中,把差生转化为优生,是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构建和谐的教育,具有现时代的历史意义。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进行再认识、再部署、再探索。
一、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再认识,形成新思路
据了解,许多学校在转化后进生的实验过程中,有初见成效的喜悦,也有难于深化的苦恼,原因何在?主要是三种思想作怪:一种是自满思想,看到某些后进生有所转变,有所进步,就自我陶醉,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二是麻痹思想,觉得“不出事不必急,出了事再突击,转差不须花大力”;三种是畏难思想,教师中曾流传:“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天下蠢材而教之,其苦无穷”,认为后进生吃力不讨好,吃药难见效,不如“抓纲”(抓尖子)“上线”(录取分数线)见成效。
针对上述思想,必须积极组织学习,不断地深化全体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工作的认识,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再认识,确立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战略地位,克服短期行为,坚持常抓不懈;从教育本身的特性上再认识,增强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维护社会治安的角度上再认识,明确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在管理、教书、服务环境等育人过程中,要逐步形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变短期为长期,变无序为有序,变平面为立体,扩大外延,增强内涵,寻求合力,建立网络,由转到防,由弱到强。
二、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再部署,建立新机制
根据上述新思路,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进行再部署 :
(一)从人员配备上再部署:1、成立后进生教育转化领导小组,加强转化工作的领导力量,学校领导亲自挂帅,统一指挥。2、提高领导增强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活力。3、认真挑选班主任,加快转化后进生的速度提高教育效果。4、调整教学力量,班主任跟班上,教师任课大循环,确保后进生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克服大班额教学,实行小班教学制。
(二)从学校工作上再部署:1、根据学校的近期目标,制定后进生教育工作计划。2、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后进生教育评估细则》,建立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3、强化责任感,把后进生教育的效果,直接与奖惩、晋级、职评挂钩。4、树立光荣感,要营造“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同等贡献”的氛围。5、形成教育网络,要由孤军作战变成全员参战,立体作战,多渠道、全方位的思想渗透,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做好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学校和社会、家庭的联合教育网络。
(三)从转化深度上再部署:以后进生教育为主轴,开展多侧面、多角度的教育实验。在后进生教育内容上,要逐渐形成系列,根据《德育教育课标》结合学校实际,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用自我考评,小组评议,教师评价,家长签字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促使后进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育方法上,由单一型走向多样型,后进生教育由转到防,向各科渗透,各科教师首先要鼓励后进生“三破三立”,即破自卑感,立自信心;破怕苦、怕累,立勤奋;破畏难情绪,立钻研精神,其次,教学中进行“分层推进”实验,让后进生在竞争中寻找学习上的最佳位置,可在教学中进行把握学生的思想“转折点”、“滑坡点”防微杜渐的尝试,还可以从教法上寻找“突破点”,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三、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再探索,寻找新途径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实践中,许多教师认识到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经验与成效。但与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再探索。
(一)、在后进生类别上再探索: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品德差、学习成绩也差的学生(即所谓双“差生”),或学习不差,但缺点错误较多较严重的学生,或品德不差,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将后进生类别细分一下:1、品质上的后进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意识落后,讨厌人和事,尤其是对好人好事看不惯,有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学家中,无人管教,任其放纵所致,有的家遭不幸,童心泯灭,具有成人戒备心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最难教育的。2、学习上的后进生,这类学生往往属于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溺爱放任,因而脾气暴躁,甚至放肆,往往事过后悔,思想本质并不坏,胆子大讲义气,有一定号召力。3、失控上的后进生,这类学生思想还单纯,主要毛病是好动,上课如坐针毯,影响周围,近似儿童“多动症”的病态。
(二)、在后进生的心理上再探索: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心理发展理论,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为三个矛盾状态: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有上进心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了解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懂得了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启而能发,教而有方。
(三)、在转化规律上再探索:后进生有动摇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的反复因人而异有的反复次数多,有的反复次数少,有的反复程度高,有的反复程度低,有的是对某些已取得的进步不反复,却对另一方面的进步有反复。任何一个后进生,均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这几乎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
(四)、在教育方法上再探索:1、对症下药法,对不同类别的后进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品质上的后进生着重进行人生观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操;对学习上的后进生,重点是补习功课,培养学习积极性;对行为上的后进生,主要是讲明事理,提高理智能力;对失控上的后进生,主要是严格训练,培养自我克制能力。2、运用规律法,运用“反复教育与思想反复一致的规律”,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看到他的不足之处,设防旧病重犯;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要冷静分析原因,防止急燥情绪,要耐心启发他们加强意识的自我锻炼,抓反复,反复抓,长抓不懈,持之以恒。3、长善救失法,一般后进生由于平时反应慢,学习难,他们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非常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对他们予以高度重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谅解宽松的气氛”,经常提问,稍有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有错误的地方应耐心启发诱导鼓励他们不怕失败。“让他们安心地去冒失败的危险”,从而唤起后进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调动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4、沟通心灵法,教师除了深入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兴趣和爱好外,还可以定期设计调查表,热情地向后进生征求意见,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有利于最佳教育心理环境的创造,一段时间后,给学生一个向教师倾诉的衷曲的机会。教师根据情况做些不同方式的引导、解释甚至道歉,还可以消除后进生心中的不满和压抑情绪,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和敬佩,让后进生获得一种心理平衡,以利日后更好地教育。5、感情补偿法,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此我们要像孔子对待弟子那样,“循循然,善诱人,博以文,约以理”,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倾注满腔热忱,温暖如春风,亲热如火炭。这样,使心灵上有创伤的后进生,和父母不在身边的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后进生得到感情的补偿,从而解除他们身心痛苦,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6、内外协调法,学校是整个社会的部分,时刻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实行内外协调,尽量减少或排除消极因素,注意分析各种社会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因势利导,不健康的意识形态,要竭力予以抵制,教育学生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赌博,谨防后进生教育“校内千日功,校外几分钟”出现大落差与反复的现象。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实践,反复探索,寻求后进生转化的新途径,提供后进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后进生个性闪光。降低起点,让后进生抬头走路;强化师表,让后进生潜移默化;沟通情感,让后进生心理顺应;寻求合力,让后进生规范言行;坚持表扬,让后进生追求上进。只有这样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才会接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