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学习 郭红梅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学习
◎ 山西省乡宁县幼儿园 郭红梅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重视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这种教师灌输,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把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幼儿学习绘画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愿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画家,但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保护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艺术兴趣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在《水果》美术活动中,我首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每个孩子带1-2中水果来,同时布置成“水果大杂会”。上课前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你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并鼓励幼儿可以把水果打开看看尝尝:如“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很多的茎”,“香蕉里面是有籽的”,当时旁边有好几个幼儿用质疑的声音惊叫起来说:“香蕉里面怎么会有籽呢?我们都吃下去了怎么办呢?”幼儿通过真实的体验,不仅掌握了有关水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更多的是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肯定也个不相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展示。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开放幼儿的创造思维,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每个幼儿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引导幼儿学会对已有的图象进行再定义。尤其在幼儿画“错”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加一加”,“变一变”等方法进行创新。
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首先,不能简单地用“象、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地成长中地个体,他们既需要成人地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地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地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机会来表现自我,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