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张慧君

    4

    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一中   张慧君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存在着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满堂灌现象,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被动地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热情。因此,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每一个新课程实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应用不宜太滥

    新课标的制订,为中学物理教学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让物理工作者欣喜地看到了物理教学告别了一支粉笔和一本课本的时候真正到来。然而,物理科教学具有个性化、应变化、创新化的特点,所谓教无定法,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如果千篇一律地应用一种模式,那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诸如许多物理的研讨课、观摩课的课堂似乎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不论问题的大小,不论是否需要,千篇一律地运用多媒体,教师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的内容以声、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甚至想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让一堂课能达到“海纳百川”的程度,设计出饱含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一切知识的教案,并且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都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找不到中心,因而顾此失彼,未能夯实基础,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新课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从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体现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同时,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的思维成了定势,多数教学成了固定模式:复习准备、演示实验、讲解习题、学生练习、总结结论,等等。长期的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教师自己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合作交流的时间自己控制着,师生互动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只能机械地提问题,学生也只能机械地回答问题,一问一答的“活跃情景”似乎就是新课标的体现。教师偶尔也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中回答,所谓民主加集中,但问题及讨论的各个环节也都是由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教师设计的答案出现冲突,教师就会不假思索地说“错误”。教师在无形中仍然操纵着学生,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热热闹闹满堂问的课堂气氛却是一种单向传递式的变形,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只能“不厌其烦”地啃下这平淡无味的知识,这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多大差别,美其名日实践新课标,其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开放自主”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对教学的方式,合作的策略做了形式上的改变,处心积虑地追求组织形式的新颖和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大家,而是要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新课标实施以来,特别是对开放性题目,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寻求新的尝试,无所顾忌的“迁移”和“延伸”,似乎这就是成了新课标的“特点”。例如,在一节高二的综合课上某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被普遍用来进行交换的媒介即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183.4℃,铁的熔点是1534.8℃)。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回答铜的光泽好,有收藏价值;有的回答铜的密度大,等质量铜币体积比钱小,容易放置和携带;有的回答铜矿比铁矿易找;有的回答铜无磁性而铁有磁性;有的同学甚至向政治、历史等文化领域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题目中明确指出从铜的物理性质(熔点)和化学性质(稳定性)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积极发言固然是好事,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纠正,如果教师一味迁就、信马由纷至缰、放任自流,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局面,也不能发挥所提问题的应有作用。

    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新课标实施者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点击次数:173  发布日期:2017/10/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