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丽:浅谈实施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体会
浅谈实施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体会
◎ 河北省大城县大童子中学 李美丽
新的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焕发了无限生机。建立着眼于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学科是众学科的基础,密切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最具开放性,因而是个性化教学最突出的学科教学之—.作为语文老师就要从个性化的作家作品中发掘出其个性美以及丰富的内涵,再丰富发展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个性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倡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失为—条妙径。顾名思义,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对立,就是要求学生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合作学习也可以看作是集体性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性学习也即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求真知,不断进步的表现。总之三者合而为一,是—个过程中三种方式的有机融合。新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提向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而是指向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探究过程,包括其主动自主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直接指向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指向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指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即十分突出的体现出了语文学习认识、情感、能力目标的综合培养。
二、深入研读新课程理念,扎实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渗透的学法与目标心知肚明,我们重在培养人,发展人,因此有必要强化—定的教学意识。1、人本意识。以人为根本培养对象,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准备。对学生负责就是对祖国、社会的明天的负责,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切学生,便是我们的真正价值所在。2、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开发其创造学习的潜能。促使其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同时对于我们的教学,只有新鲜的东西,才更具有吸引力。3、超前意识。我们的目标让下一代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学艺术,也就应该不断更新。与外界发展接轨,适应或超前于社会,才有利于学生立足社会,面向未来。4,角色意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好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并随着教学的变化,不断做好服务者角色的调整。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依据我们教学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沟通学生学科之间,课内外之间的联系。
不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语文课程根在现实,促进学生生活与学习互通,不光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同时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语文学习的大模式。作为教师,在头脑中始终要明确课前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开始,包括搜索、调查等。课中研究、交流、合作是提供学生学习,深化、提高的场所,团结就是力量,必须充分估价学生之间潜能。课后是学生进—步实践,运用、反思形成的阶段。课中起到一个中介与升华的作用,因此课堂上充满问题探索,充满民主氛围,充分利用教材的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其多元化的价值,开拓学生广阔的思路空间-提倡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质疑,相互争论。总之要在课堂这个重点心上,既扶又放,激活学生自身价值的发现与开发。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伴随学生的成长—道深入发展的学科,其密切联系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体验、范例、认知等,因此要借助学科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多模拟情境交流,多组织活动,促进认识。学生能在课堂上多大程度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受到教育,往往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除认识外,关键在于兴趣,包括其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但兴趣的核心是情感共鸣。为此要加大信息量,让学生多联想,多生发、多交流,多分析、多处理,激活自身需求,产生情感共鸣。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加强预习指导。预习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激发学生广泛思维。介入预习,要引导学生了解整本教材体系,整个单元编排体系,每篇课文特色,激发学生查资料,搞搜集采访等,以便积累疑难,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等,这样便有可能使学生感到—种“此中有真意”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抓好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在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层次性,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设计多种形式听说读写训练,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态化的参与,突出课堂操作。如理解—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由自然段的概括连通到分大段到中心内容的整体感知,再到细节与闪光点的深挖与深化等。其间可组织学生及时交流总结,提高其认知,满足其表现欲,收成功感等。这个动态化过程也意味着教师与学生投入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多层次的交流,充分完成其认知过程,虽然耗时耗精力,但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的必经历程,对于其实践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积极评价和提供大量的信息,真正使学生土动起来。总之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种习惯,那么就真正达到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这—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完全与生活接轨,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学生已养成一个有准备的,并随时向外界探索的学习习惯。已能自觉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能随时表达自我,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不断的提高要求,向纵深和横向拓展,参与学生学习,作好评价、对话交流、组织工作。实践运用,贵在反思总结。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理念和行为,并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优化学习,总结规律。作为教师自己也应反思总结,不断升华。
总之,新课改的终极目的是形成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能主动的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形成自己,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