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唐小宁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广福小学 唐小宁
摘要: 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和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输出信息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方法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束缚,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提问在新课标背景下它是引起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很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教师实施教育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统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学生积极的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正确处理好数学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农村儿童,问题必须是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熟悉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要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选问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不同年龄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兴趣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都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问题要有启发性。学生在课间活动后,上课了坐在教室里还在想着课外的事,创设问题情境是尽力打破学生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是发展学生进行直观思维、掌握探索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
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其原有经验的支撑,如果抽掉了经验的支撑,那么知识只能成为用抽象观念拼凑起来的空壳,对学生现在的和将来的学习都毫无意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学生,由于经验不同,提问内容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一 般说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进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在他们的头脑中常常涌现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激情。选择与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趋势相联系的事物作为课堂提问的内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三、要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把握好时机进行课堂提问,要注意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提问的效果。课堂提问良机的选择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
1.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应选择的最佳时机是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难度,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就是教材的深奥之处。这样的地方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有计划地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有利于减缓坡度,突破难点。
2.从学生角度来说,最佳提问时机:
(1) 当学生的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而无法突围时,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冲出困境,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答案。
(2)当学生疑惑不解时,要恰当设问,帮助学生解惑,弄清问题,理解新知识。
(3) 当学生有所领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要通过设问,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当学生胡思乱想,搞小动作,精力分散时,要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注意,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四、提问的策略方法。
1.提问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2.提问要具有思考性。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3.提问要明确。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狗,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到:“小狗”。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在学生观察后出示四张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后问:“你在小狗的哪面?看到了这里的哪一张照片?”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观察物体时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图像也就不同
4.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5.游戏中提问。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要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小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做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的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以便让学生当堂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
总之,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有教师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我们的数学更加有声有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朱序来.课堂提问艺术与效果[M].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4
[2]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华林业出版社,2000.6
[3] 李亚.优化课堂提问的原则[J].中学数学,1998.3
[4] 孔凡哲 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
[5] ] 江涛 李艳.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