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刁建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中学  刁建霞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 ,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

    二、培养质疑习惯,激发思维的自觉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的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比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 ”“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恰当的评价。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对学生新奇怪异的想法我们要加以保护,决不能随便予以否定,遏制及嘲笑。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起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久而久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三、安排创新和求异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它的特点主要是求异性、独特性。在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中,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对问题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在数学语言训练中必须安排创新的练习,巧妙进行一些议论、争议,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认真讨论、各抒己见。如我在教《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内容时,讲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回答:“线线相交得点,面面相交得线”。并利用手中的几何体进行了适当的说明;也有学生回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于是我马上就顺着问:你能寻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实例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独立见解。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学生发言了:有的说把“粉笔”看成一个点,在黑板上可以画出线;有的说改“粉笔”为“钢笔”也可以。突然有一个学生说可以改成“水滴”,并且说此种方法最好。此时,在课堂中就产生了非常热烈的争论,接着,我肯定了后者的见解,并且在黑板上做了水滴的实验(小水滴因重力的原因往下滴,并留下长长的痕迹),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地再现了点动成线的数学规律。这种讨论使主题思想在求异思维练习中得到概括。

    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培养才能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善于创设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安排有益于促进创造思维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刁建霞  地址:连云港市朝阳中学  邮编:222346   联系电话13775496236

     


    点击次数:33  发布日期:2017/7/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