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及应对措施 贺登雄
谈影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及应对措施
◎ 贵州省安龙普坪镇戈塘中学:贺登雄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课程既要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又要对教法有精良的选择,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目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心里: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被称之为厌学心理.在日常学习中,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自卑心理: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特别在数学考试后,一旦成绩揭晓,发现落差太大,若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也很容易陷入自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找不到自信,成绩很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三、惰性心理:惰性人人都有,但是意志坚强的人就能克服惰性,而意志薄弱的人就克服不了,意志薄弱的人总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遇到问题就往后拖,时间一长,问题聚多了就索性不闻不问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四、依赖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他们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总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五、急躁心理:有急躁心理的学生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解题之前不去分析题设和结论,忽视对数学问题的整体思考或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就急于解题导致解题出错,这样的学生在做题时正确率不高反而加剧了急躁心理。
六、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不可否认,这种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七、封闭心理:每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而挫折容易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这部分学生不愿与同学交往,不愿意与老师沟通,把自己与同学、老师隔离开来,自身的问题,自己不去发现并解决,又不让其他人知道并帮助.这些学生在成绩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很难有所突破。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影响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消除学生学习时的不良心理因素的措施。
(一 )、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可能遇到都是同一类的学生,问题的轻重与否、缓急与否教师都应该有一定的分寸。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 顾反思、总结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充分做刨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 即订 ,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 )、把握学生学习心态,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教师往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学生存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把握好各类学生的学习心态,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又是关键。忽视学生的学习心态,味地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那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肯定得不到提高。所以把握巾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茸和效益是目前关键问题,是分析消除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各种各样不良心理因素的关键所在。
(三 )、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从探讨影响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到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这与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素质教育是我们一育所呼吁的,但现行的教育并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总之,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有心理学知识为指导,洞悉学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
(四)、教师要能驾驭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揭示数学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在揭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其次还要注重数学教学的方法,它是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要重视数学教学方法就要重视教法研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过程、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要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通过解题学生发现自己还行,无形中就给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学生会为自己获取的成功感到高兴,有时即使学生偶尔回答问题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够完善,教师也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情趣导学,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因素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