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的探析 张霞 袁旭东 钟玉玉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的探析

    ◎  陕西省定边县职教中心(实验中学)   张霞   袁旭东  钟玉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与个性的发展。”选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灵活的地把握选修教材。现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结合实际教学教学情况,浅谈几点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教材简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涉及一个主题,且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等部分组成。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时间的紧迫性不允许选修课文每篇精讲。同时,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违背了选修课的教学原则。必修课有其编写特色,选修课程的学习应更加侧重思维的多样性,挖掘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重点从文学鉴赏角度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古代诗文作品。通过赏析品味,感受古代诗歌作品的精髓和艺术魅力,发挥想象力,体悟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选修古诗文教学受高考影响

        古诗文教什么、如何教,一定程度上受到高考考试内容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在研究高考题的基础上,确定选教的篇目,教研室根据高考热点调研,也会划定教学范围,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的宏观把握。加之时间的紧凑,教师会选择高频考点篇目进行教学。

        (二)选修古诗文教学受到学生基础的限制

        学生古诗文基础薄弱,同时阅读量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拓宽阅读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古诗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表现出消极状态。同时,文理科学习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偏科情况较为严重。从我校教学情况分析,理科班的学生喜欢在数学、化学等科目花费大量时间,弱视语文科目学习。布完成阅读类型的非笔头任务的学生很少,这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三)选修古诗文教学受到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

        依据新课标的规定,教师应因材施教,尝试开设选修课,对选修教材进行体例化的编排。但这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对语文教师知识的积累和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任务、专业知识、时间等多个方面因素,使很多语文教师感觉忙得焦头烂额,工作积极性下降,自然导致敷衍的教学态度。同时,在实践中,教师对选修的“选”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得其在教学时常根据自己的偏好教学,忽略《课标》中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和选修作品的特色。例如,在选教《唐诗宋词选读》时,老师会根据对某个作家或某种类型的诗歌的喜好进行教学,是比较自由、个性化的选择。问题由此而来,单纯依照教师个人的喜好,难免导致不同作家和诗歌的学习片面化,学生学习内容有限,无法发展自己的兴趣点,更无法生成自己的独特品味。

       (四)选修古诗文教学呈现必修化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长期以来,老师逐字逐词精讲,补充古汉语知识,学生单纯记词义、记译文,是古诗文教学基本的教学模式。如此学生必然疲于学习,学习兴趣会下降。选修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选修、必修教材在教学目的方面各有侧重,不能一刀切,如果始终把古诗文教学目的侧重在的语言形式等方面,就淡化了中国古典作品与语言学的界限,不利于古诗文文化的学习与继承,也限制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选修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教材特点,可知,在目前教育形势下,选修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语文必修教材的补充与拓展

        必修课是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选修课在必修课基础上起到补充与拓展的作用。必修与选修的一些文章涉及内容相同。在教授选修时不忘回顾必修,既让学生温故了内容,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并加深了对必修文本的理解。例如选修教材中《项羽之死》,就是对必修教材《鸿门宴》延伸与发展。

        (二)有利于巩固与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古诗文作品的基础,选修的巩固很有必要,选修在提高与拓展必修教材的同时,对必修教材知识的巩固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必修教材为古诗文阅读夯实基础,选修内容的学习不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巩固了必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升了学生思想境界与整体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选修古诗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以点把握,品读延伸

        古诗文内容涉及很多“点”,这些“点”可以结合高考的考点来品味探讨,既达到提高品味鉴赏能力,又能积累解题技巧的双重作用。选修教材中有很多涉及人物形象的诗词作品,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等。教师可据此结合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进行品读交流,分析归纳这些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当然就一首诗来讲,鉴赏的角度很多,我们教学时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就某一点或侧面来交流探索,然后结合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巩固,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我可以从意境角度去赏析,苏轼《新城道中》可以从修辞手法进行切入,杜甫《登岳阳楼》可以从练字的角度去品味,李煜《虞美人》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去把握等。

        (二)以线延伸,重点挖掘

        古诗文教材本身是按照一个主题或一个作家的多篇作品来编排课文的。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或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线式展开教学,分析它们的异同,弄清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们可以比照《声声慢》来解读,纵向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时期作品风格的转变,并通过“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将对词人的解读全面化。在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结合《过秦论》来横向对比分析,揭露秦亡的本质原因,也可从“赋”与“论”体裁的角度分析写作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有些内容未被编者系统归为一类,但教师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趣味加以归类整理,最后通过系统教学收到预期教学目的。

       (三)以面挖掘,拓展激发

        基于“点和”“线”教学,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掌握课文基础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知识“面”的挖掘。如婉约词,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归纳婉约词派的创作风格。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城道中(其一)》、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归纳豪放词派的创作风格。也可以从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作品来赏析浪漫主义诗风的精神内核。在教学研析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仁人志士的文化距离,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白,从而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个人的人格品质。

       (四)以趣激发,创新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生发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出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能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有所得、有所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入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点、线、面的分析是从诗词作品内容方面进行的探索,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源和学情,针对不同文本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大胆的创新,开展一系列的新式活动,丰富的选修古诗文教学形式。

        必修课是选修课教学的基础与前提,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与提高、延伸与拓展。古诗文的教学,绝不能因为选修课是一个新的体例,就摒弃之前的成功的教学经验而去创造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强行与之相配合。但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让选修课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更能展现选修教材的特点,而不是让它又成为一门不同内容的“必修课”。

    参考资料:

        [1] 陶佩佩. 高中古诗文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与确定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 刘素君.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分析[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21):86-86.

     

     

     


    点击次数:160  发布日期:2017/6/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