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才羊
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 青海省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 才羊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作文的批改,既可以检查本次作文的效果,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写作情况,使作文教学进行得更切合实际。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作文教学的园地里,批改一直是一块误区,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一目十行”,草草了事,不批不改,只一个“阅”字,便使学生的苦作付之一炬;有的教师“精雕细琢”,可谓无孔不入,满本涂改,一片灿烂,结果学生获益较浅;而且有的教师对于较好的作文认真批改,而作文较差的则敷衍了事,结果造成两极分化。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我认为坚持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批相结合是走出误区的一条新路。但教师批改作文也应因文、因人而宜。
1、符号评语批改法。就是把作文中观点、材料、结构方面有毛病的用评语的形式批改,评语要有提示性、针对性,抓住修改重点,简明中肯,点到为止。这样,教师批完作文后,将自批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修改作文,培养了自我修改的能力,把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有毛病的段落、标点用符号来批改,这些批改符号应先与学生约定俗成,这样,用符号代替语言的批改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但要注意因人而宜,有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只“批”不“改”,则学生自行修改,但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若只用符号批改,却不知从何改起,束手无策。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批改时要做简洁提示。为学生指明修改方法。
符号批语法不是仅仅批改作文毛病的,对于作文的精彩片段,像准确、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也应及时用符号批改,使学生对自己增强信心,逐步提高水平。
2、定条批改法。具体做法为:作文之前将本次作文训练重点归纳为几条,作为批改的重要要求,将语文大纲中作文的要求列成几条,作为批改的一般要求,让学生抄在作文之后。学生作文时,按“条”来写,写起来有方向。教师在批改时,将达到要求的那一条后面画上圈,在没有达到要求的那一条后面打上“+”。而对于作文中字、词、句等方面的毛病,则采用符号批改法。每次批改作文有针对性,能抓住要害,既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实效,又使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生自批自改法。也可称之为一文二批法。小学作文教学有些是质劣,原因就是量少,让学生反复去做,而且二次批改均由学生完成,给学生创造与发挥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第一次的自批要求学生做到“读、思、改”三个字。读,即学生读作文,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材料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思,就是要求学生在错别字,使用标点、用词、使用句子等方面思考是否准确,段落之间衔接是否紧密。改,就是对检查出的“故障”进行综合修改。学生复作后,进行第二次互批互改,要求本人不再接触自己的作文,将学生按小组形式划分,小组内互批互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由教己变为教人,由学知变为传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自我作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作文讲评是学生前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今后作文的指导。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知识,知道自己或别人的作文优劣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写作技巧。
讲评作文可以分三步走:
1、在批改时对学生作文做到心中有数,使作文有类有别。要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将作文按甲、乙、丙、丁分门别类,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般搜集两三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将好的作文,好的段落记录下来,这是作文讲评的准备工作。
2、重点讲评。欣赏优秀作文。在作文中选择一两篇优秀的作文当众宣读,或抄在大纸上传阅、欣赏,对作者本人及全班学生都是一种“催化剂”。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说:“儿童的赞扬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鼓励。”
讨论、评析典型作文、讨论好的作文哪些地方好,为什么写的这么好?可以让优秀生谈作文思路、作文经验,这不仅提高优秀生的评析能力,大家也受益,而且又为差生的提高指明了路子。
作品对比。乌申申斯指出:“比较是一切认知的基础。”在作文讲评中比较法的运用,与其说是令人瞩目,还不如说是发人深省的。将好的、差的作文进行对比,发挥群体优势,让大家找出缺点,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在直观材料中受到点拨启发,使差生明白自己作文的毛病所在,吸取经验,悟出道理,在矫正中重写,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集体评析。让学生互相赏析作文,学生在读别人的文章时,吸取别人的得意之笔,又避免别人的错误,取长补短,吸收又排斥,不仅照顾两边,又兼顾中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新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