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论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黎耘禧

    论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职业技术学校   黎耘禧

    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一般说来,在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慢慢的淡了下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状态。鉴于这么多年来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实验激趣

       做好每一个实验演示,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用有趣的实验说明物理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众所周知,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总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又如“摩擦起电”、“纸杯烧开水”、“楼梯开关”、……等等小实验,既生动有趣又具有物理知识性,十分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是教学的目标。

    物理实验具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到实验教室去做的,全班学生都亲身参与的,运用专业实验测量仪器的实验;另一种则是在课堂上用以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感和形象感的,以老师演示为主,学生尝试为辅的课堂演示实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老师进行操作的实验,所以在过程把握上要注意,切忌将学生冷落一旁,自顾自地演示,自顾自地讲解,事实上每当老师做课堂演示实验的时候,讲台下的“小观众们”都伸长了脖子围观,后排的学生也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内容半蹲半站着观察,所以教师应当对某些占据课时不多的,操作较容易的实验或者是环节,通过随机点学号或者是毛遂自荐的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实验,只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使实验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生活激趣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生活中走进物理”。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因此我们教师要多在课堂上结合理论实际讲讲生活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很多同学不爱学习物理就是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外安装一个门灯,但是门灯的开关却是问题。因为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人走灯灭,晚上经常是摸黑开灯摸黑进院,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在电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楼道灯”原理的学习,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对于农村的门灯同样实用。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家庭的门灯进行改装。这样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好评,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境激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能”的状态中,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正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比如,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设疑,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逐步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处。其次,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课本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这样来设置教学情境:同学们有谁滑过冰、划过沙、或者坐过水上滑梯呢?会有很多的学生参加过这样的活动,经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后教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最光滑的物体是什么吗?接着教师告诉同学们冰是目前比较光滑的介质,我们滑冰的是在冰面上,如果我们滑冰在比冰面还光滑的介质上面我们会停下来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巧妙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讲解有关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基本全部都在教师的身上,所以这个时候传授给同学们知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很小的木球挂在天花板上面,然后让一个胆大的同学来到木球的面前,教师把木球拉到一定高度,让木球与学生面目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告诉学生保持这个姿势不能动,木球摆回来后会不会撞击到同学的面目,通过这样惊险的教学场景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多媒体激趣  

        物理课堂上很多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有些高新技术很多同学都没有听说过。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新技术,使学生对于这些新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进一步对其产生兴趣。而且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科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例如,在《左手定则》教学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这三个物理量在空间上的立体关系。又如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由于很难把牛顿真空管里面的空气抽干净,再加上管内的小铝片和羽毛都很轻很小在演示自由落体运动时,实验现象有时候不明显。又比如物理学研究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如原子、电子、光子等,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用普通的方法无法向学生演示,在这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计算机能为学生描绘一幅天体运动图像,使学生对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及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牢牢地印在脑海里。通过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实验内容,将微观的、抽象的、难以讲解的实验展示给学生。有些实验如电磁感应中自感现象的实验通过演示可以观察其现象,但无法看到这一现象产生的过程,这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实验,将微观的运动情景和各量的变化情况用图片或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亲眼见其微观过程,从而加深对实验现象及其结论的认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多样化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各个学情段来分析,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点击次数:73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