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激发兴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郑秀辉

    激发兴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郑秀辉

    『摘要』激发兴趣,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依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对现有教材大胆删减,降低难度,让差等生吃的了,优等生吃的饱,坚持宁少勿滥,学生堂堂课都有收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力求教学活动生动,喜闻乐见,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释放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也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于无声处激发学生乐学上进的豪情,推动语文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自如、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已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投合学生口味,减小知识梯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介入,职校学生普遍知识底子薄,对文化课厌学情绪浓重,在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在职业学校已失去了往日倍受重视的权威地位。所以,综合多种需求,适应学生的口味,合理确定授课内容和课堂容量尤为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单一理解教参、吃透教材,然后就按照教学大纲的建议去循规蹈矩的授课,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已不再是称职的“好”老师,也不算真正完成了教书育人的己任。备知识的同时备学生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有些中职院校已先行一步,大胆尝试“低起点、小台阶、迈小步”的教改原则,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在职业教育倡导“文化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习实践课服务”的呼声下,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版或修订版),依然知识容量过大,个别章节内容过难,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紧张,学生学习吃力、厌学弃学现象严重,所有这些,如同阻碍教学顺利开展的疮疔,语文教师面对搂抱了多年的书本,忍痛割爱已势在必行。

    二、创新教学模式,灵活知识传授

    高中语文,内容更抽象、更趋理性化,教学注重规律的感知、知识的渗透及审美体验,所以,以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不失为一条通衢捷径。比如讲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教师可以在点播时代背景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剧本中人物的情感,然后以广泛的小组讨论,共同走进人物,分析不同人的性格,了解旧社会对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人的深刻影响,从而水到渠成得出《茶馆》所揭示的深刻主题。而贾玉清的《泥哨》文笔生动,意蕴丰厚,教学过程中,创设“回首”童年,思考“纯美人生”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为学生的思绪插上了高飞的翅膀,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自然由浅入深,优美的文字就会像发酵的面团,充盈了学生的心灵。

    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多方动脑,依据课文内容而定,在多媒体教学日新月异的今天,能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当然就更好了。

    三、改变通常观念,让学生做主人

    教学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遵循认知规律,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今天的大部分教师,一堂课上的不成功,仍然怨声载道说“学生不配合”,多年来,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扮演“配合”的角色,至于有没有真正走进作品,就很难说了。职业教育更注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面对职校的学生,语文教学更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意识到自身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接受知识的压力连同兴趣便一同萌生了。例如写作课,教师可以在给定题目和具体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讲故事、谈看法,做好口头文章,启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教师引领学生迈出了写作任务的第一步,学生就不会因“不知写什么”而对写作课心存余悸。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现代诗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都喜欢诗作朦胧的美,但怎样理解诗歌本身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成了教学的难点,处理这些问题,可以遵从学生的想法,只要从某一角度切入,结合时代因素,讲的有理有据,都应该予以肯定。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尊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就可以肆意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加强业务学习,以学识感染人

    学识本身就有吸引力。良好的素养是一种无形的美,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光依靠教材和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广博的学习,深入的思考,并将具体的知识理解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学生也会因敬佩教师的学识和为人而欣赏你的课,因而兴趣大增,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明显提高了。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刘来泉指出,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是国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尤其紧迫,职业教育尤其紧迫。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更新观念,改变教学过程,切实将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激发兴趣,高效益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职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孔子有言:诲人不倦,加之多动动脑筋,学生学习有了兴趣的感召,语文教学的春天也就悄然来临了。

     

     


    点击次数:96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