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 姚红军 王雪梅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九年制学校  姚红军  王雪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也得到更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其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学重点。而在学生素质培养项目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可以快乐的生活与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其次,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某些突出问题的干预,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就此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有效干预

    虽然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确实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便利,却也存在很多不良信息,初中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价值观,所以不能正确筛选网络信息,因此,网络信息很容易对其的心理造成影响。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中,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以实现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

    一、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智虽然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心理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的时候倍受父母、爷爷奶奶等的宠爱。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更是对学生有求必应,因此,使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意识。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喜欢唯我独尊,不会换位思考,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第二,喜欢依赖别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有的父母即使想严加管教,也会受到爷爷奶奶的阻止。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当在学校遇到事情的时候,缺乏主见,不能独立思考,喜欢依赖老师和同学;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性格不同的人。初中生年少气盛,在相处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冲突,当别的学生对其进行批评的时候,被批评的学生可能由于心理脆弱而产生心理阴影。而且初中阶段的学习存在很多考试,虽然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依然会将班级考试排名列出来。那些排名靠后的学生,可能会由于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弱而丧失学习兴趣;第四,缺乏交际能力;学校与家里是完全不同的,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和老师、同学打交道。有的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学校氛围,不善与人交流,所以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冲突与摩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厌烦当前的学习环境,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会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

    1、加强学生心理教育

    对于初中生来说,提高其心理素质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同时也要作为心理教育的辅助课堂。虽然中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数量多,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对很多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在父母、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明白心理健康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2、采用胜利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的教学特点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优异,但是其身体素质可能比较差。这部分学生不擅长体育锻炼,因此,课堂上教师组织进行某些体育训练或者趣味比赛时,有的学生会因为怕自己表现不佳而被同学嘲笑,丧失体育项目训练的兴趣。另外,班级内同学们的家庭条件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困苦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境原因,从小的形成了潜意识的自卑感,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体育项目,会因为自卑心理而不能好好去学习。针对这类现状,教师可以利用胜利法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培养其自信心。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体育课上设置的体育项目难度不宜过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从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当学生因为自卑为不敢去尝试的时候,要大声的为学生加油,告诉他们“你能行”,并且组织同学为其加油,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于尝试。胜利法可以让学生从体育项目的锻炼中尝试到成功的感觉,可以实现学生心理的有效调节,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得到解决。

    3、培养学生的承受力与交际能力

        良好的承受力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初中生经历的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他们在初中阶段遇到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基本上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而且父母与老师都会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后每个学生都需要自己独自对面对社会与世界,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承受力的培养。老师在设置体育课堂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的加大学习难度,科学设置学习阻碍,但是难度也不能过大,让学生望而却步。虽然激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批评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承受力,并且引导学生从批评中找到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作教学法促使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以团体的方式参加一些体育比赛项目,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干预,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单玉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4(03)

    [2] 季飞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17/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