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小学生作文指导的生活化 沈贵云 陶晓文 陈辅华

    浅议小学生作文指导的生活化

    ◎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五佛学区  沈贵云   陶晓文  陈辅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每个作文老师都应该自觉实践这种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进作文教学现状而努力。一段来,我《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深有体会,现把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联系生活,扩展生活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意锤炼他们的语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因为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够调动其所有的感官。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电视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孩子们都喜欢看电视,于是我让孩子们写写你看电视究竟有多着迷,我们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又提升生活。这次写作孩子们有切身体会所以涌现出了一些佳作:“爸爸妈妈不让我看电视,他们恨不得手拿机关枪守卫电视机。我只好抓住一个时间段来看电视,那就是洗脚的时候。每次洗脚,我都会把水弄得很热,好让看电视的时间能够延长一些。”把水弄得很热以延长看电视的时间,恐怕只有小孩子才能想出的办法吧,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一看动画片就如痴如醉,不看完绝不离开电视机一步。可是,我放学的时间总是和动画片播放的时间撞车,害得我一放学,就得疯跑到家,一边找遥控器,一边喘粗气。”一个“如痴如醉”,一个“疯跑”把孩子喜欢看电视的程度描写得淋漓尽致。

    人们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真谛。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学生的思维的都最大限度的激活,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

    二、知道生活、提炼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他在论及好文章与生活材料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从事的学习、工作、活动、自己的生活实践,当然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人的一生喜怒哀乐无所不尝,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作为学生离不了考试,一次考试的思考就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如我班的小慧就把考试中的想法及感受记录了下来“开始做题的时候,还算轻松。真是平时不用功,考试就发蒙。最后一道题偏偏就是我不会的题,我左思右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后悔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你还发愁没内容、没材料可写吗?

    诚然,没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够用,固然写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加选择,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准备写进文章里的各种事件和事理根据,能够从多方面获得材料及收集材料的能力,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即是中心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根据。记得又一次让孩子们写自己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太熟悉了,有很多事发生,难道都写吗?——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我指导孩子们:“写出这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以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茅塞顿开。如小佳写她弟弟的一段选材非常不错,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和调皮。“呀!弟弟正在用剪刀剪我画的马呢!我像火箭似的冲上去,夺下他手中的剪刀,又生气又心疼地说‘你干什么?这可是我辛辛苦苦画的。’弟弟奇怪的看着我说‘妈妈说壁虎的尾巴掉了还可以长出来,我这匹马的尾巴剪下来看它还能长大吗?’”

    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由此可见,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收集材料的能力,是作文的基础能力,小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品位生活、广开材路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则不然。纵观学生一日生活,我们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为了改观这种情况,如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的剪影;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还比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一日生活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记得我班的“小作家”小慧就把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上学之前发生的事写了出来,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可见写作无小事,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可以记录下来,真可谓“我手写我心”。“‘小慧,快起床了。’随着妈妈的喊声,我繁忙的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我懒洋洋地睁开双眼看了看钟表,发现快到上学的时间了。于是我急忙穿上衣服,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连水都没顾得上喝,就赶紧跑向学校。”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是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拾珠吮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他真实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秀叶繁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是学生的视野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变得愈加开阔,作文的材路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开阔。

    四、热爱生活、抒写生活

    通过以下四个途径,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习作的题材,丰富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直抒胸臆,达到我手写我心。

    一、走向社会。要组织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去见识世界,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闻。那种连春秋游都停止的因噎废食之做法,绝非园丁育苗的应有态度。

    二、活动感知。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与组织,尤其是高年级。当学生成了活动真正的主人,习作中才会有童言稚语,也才会流露真情实感。一学期中难得搞一二次活动,而学生又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当然有习作倾吐这欲望。在我们进行的省级“十三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策略研究》中,综合实践活动对促进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如在我组织的调查家乡的名人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深入名人家庭,观察、了解、谈话、思考,他们的笔下涌现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种植大户、“鸡司令”、“猪大王”、红枣种植女能人……事迹感人,直观的感知、真切的语言、表达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感人。

    三、观察认知。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边的生活,这才是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当今小学生所见所闻颇多,但多是处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为习作进行材料的“原始积累”。

    四、家校配合。请家长利用假日创造条件与机会,带领孩子去走亲戚或旅游,使孩子们能从不同于学校集体生活的氛围中去领略生活,这对小学生来说新鲜感更强,习作也就更富于个性色彩。

     

    附:本文为2016年甘肃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17/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