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尝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李向红

    尝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李向红

     

         现行人教版生物学摈弃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知识体系设计上,体现以生物圈为主线:一切生命的发生发展都在生物圈当中;以人为本,人是各种生物的主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生物圈中进行;人的生存和发展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无论在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上,都强调探究式、互动式;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本人在生物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课改精神,合理运用课改理念,在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体会颇深。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是探究问题、认识问题的第一步。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抱着一种从众看热闹或走马观花的心理去看周围的事物,则会感到毫无头绪,或过目即忘,头脑中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更谈不到什么学习,因而观察是学习的开始。现行教材关于观察的内容安排比较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正确的观察方法,为将来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打好基础。课前先布置,课堂上点拨、启发,初步学会了观察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了正确的观察思路,为以后的观察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有的学生说:“我过去以为观察就是去看看,现在才知道观察还有这么多的门道啊!”这是学生的心得之言。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重,对外界事物敏感,因而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大好时机。现行七年级生物教材给学生安排了一些探究实验,这些探究实验如果做得好,无疑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对于这些实验,我们不但全做,并结合校本资源、乡土资源对其中的一些实验与还做了有益的补充和改动,以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血液在不同的血管里的流动情况,我在学生做完这个实验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小鱼容易死亡,我们只要用类似的小动物基本都能得出这个实验结果。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类似小鱼的小动物呢?在我的启发下,课后有的学生逮来了青蛙,我让课外实验小组的学生继续做这个实验,结果用青蛙做实验效果很理想,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又深化和拓展了知识领域。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之一。七年级生物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意安排了一些小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课本介绍要用纸槽装鼠妇。而且,湿沙易湿坏纸槽,一次只能用一个班。为此,我就和学生们讨论,他们提议用有隔的半边竹筒做这个实验。一个班就需要二十多个竹筒。起先我准备自己做,但转念一想,何不给学生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呢,于是我改变主意,让学生做。我事先给学生讲清楚制作方法和要领,然后让他们周末回家独立完成,结果周末回来,有一个班的竹筒全部做好,由课代表用塑料袋提来。其他各班也陆续完成。经检验,其中90%以上都合格,使这个实验得以顺利完成。由于学生在实验课上用了自己做的实验仪器,心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实验做得也特别认真。使他们体会到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做,自己在家里也能做。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快,但是,由于生理、心理、阅历等原因,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较差,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需要老师下大力气,带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练习,循序渐进,才能得到一定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要,教材在这方面也有刻意的安排。下面我举例子说明。在讲完消化系统之后,.为了使学生建立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协调一致的观点,同时也为了对消化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复习,以巩固知识,教材给学生布置了一篇科普小论文《西瓜子历险记》,讲一粒西瓜子进入人体之后,如何通过消化系统的各部分而内部安然无恙的故事。为了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准确把握概念,我带领学生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时讲了写童话的一些常用方法,然后让他们各自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发挥。学生写出了一些多好的童话啊!有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联想丰富,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着实让西瓜子在人体内经历了一番风险。写这篇科普小论文,既重温了消化、循环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又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综合复习,同时,由于在撰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可以进行场景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等,还锻炼了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与别人写的比较,提高学作水平)。

        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是发散思维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锻炼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通过联想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我在运用教材时,尽量联系教科书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植物种子时,我除了讲好教科书中提到的内容,还尽量列举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本地植物的种子。对学生不熟悉的、本地没有的也做了一些相应的介绍。在讲这些植物种子结构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列出几种学生最熟悉的生物——黄豆、花生、油菜、玉米,然后让学生进行补充、联想。我在黑板上板书罗列。等学生回答得差不多了,我再让学生联想这些植物种子在结构方面的异同点。在讨论中学生反应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许多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探讨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感到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和独立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的立足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运用教材授课时,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学之初,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组,每组四五人,然后展开调查。教科书中只要求写出生物(动物、植物)的名称、产地,我把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扩展、延伸:对于植物,我要求学生写出植物的形态,把植物分成三类:草本、灌木、乔木、常绿、落叶。结果大家都分得很认真、很好,经检查,有80%以上的学生做得基本符合要求。尽管这只是初步的分类,但为将来进一步按科学方法进行分类打下了基础。在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时,许多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调查得十分仔细,甚至连生长在角落里的杂草都没落下;还有的学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找到了蕨类。一堂调查活动课大家认识了五十多种植物,同时,借此介绍这些植物的药用。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实验课上,需要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地方也很多,许多实验在课本上只给出了实验用具和实验条件,但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并未列出,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我让学生把盛唾液试管放到手掌心用体温给试管加热和不加热做比较,看实验现象。学生按照我的点拨展开了实验,结果全部学生实验成功,得出科学结论。

    八、教后反思,提升自己

    1、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很可笑,教师应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由于学生原有的的知识基础不同,领悟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应正确处理积极评价,引导、激励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

    2、有些学生提的问题是很有难度的,老让学生“将军”,且被“将死”,滋味不好受。因此,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争取不要“一将”就“死”。同时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你教的学生不是只会做“学答”而是会做学问了。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查资料,亲自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目的。


    点击次数:198  发布日期:2017/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