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 金惠玲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
——科学有效的校本作文训练体系
◎ 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 金惠玲
本人从教十余年,循环地带了六届高考生,深深感到作文教学确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自己为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过许多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对创新作文教学曾付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然而和许多同道们一样一直面临着困惑,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感到迷茫和慨叹:“敢问路在何方?”
一、 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老师方面:1、随意运作居多:多次的教案检查中发现,许多教师既无作文教学的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工作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并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不管不顾本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有的则只照教本后的“写作与口语训练” 按部就班,只是按学校每学期的数量要求来布置完成。而一到公开课或示范课,则是选一个能出亮点的作文指导案例来复制照搬。
2、训练方式单一:假借名言巧开脱,“作文不是教会的,是练会的”,于是,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出题学生练。随着高考采用的作文的热形式,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一股脑地模仿采用高考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有时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提一些要求;多上心的老师或许能预先念上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或模式性的范文。基础较好的班级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如果课文教学时间紧或基础较差则不得不安排在课外完成。
3.作文评改简单:打分评等选优说劣,忽略升格晋阶。往往是:选一两篇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或张贴,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则是多鼓励少批评,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甚至如果某个学生未按本次作文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作文,交上一篇较差的作文,教师也会努力为他找优点,诸如“写字工整,态度认真”之类。测试时就更是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脱题了写歪了,也评上个中等分数。
(二)、学生方面:受新概念作文或高考优秀作文影响,追求创新与出秀。许多优秀作文选或指导书的编者以及网络文章也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因而,学生也就多爱去写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写那想的,想那新的”。或者都希望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于是正像张志公先生曾说的:“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硬要努力写别的,结果多是“四不像”。常写的话题作文发展到已经有许多学生不会写有明确文体特征的文章,只会生搬硬套或是胡编乱造了吗?尤其是议论文,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都没有系统地“训练”过,实在是无逻辑无顺序无意义的泛泛而谈之作!
(三)、作文教学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在网络上曾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在教学实际中,正应我校之实际。学生往往是某类文体写得好,别的毫无章法;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测试或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综上所述,一个问题很是突出: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无序运作,师生都不把作文练习当作系统工程看待。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别无他路,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我们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二、新的思考与尝试:校本作文教程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对此,我们有必要就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必须有符合本县本校具体特点的校本作文教程。
必须把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看成是与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然而,现行语文教材虽然有了“写作与口语训练”部分,能着眼于“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能力,拟定了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写作训练系统,有较为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是一部好的作文教材。但事实上,这部教材并不能真正地将作文文体教学及各文体的审题立意构思拟题等系列化。如果教师能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严密的作文教学计划,由简而繁,从易至难,由基础到提升,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在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中体现出渐进性,考虑到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每一次训练是所达成的能力,这样,一定会使学生作文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因此,如果能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编写一本有关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定会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
为此,我语文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尝试做了一些工作:1、编写各年级的作文教学计划;2、各种文体的审题立意构思拟题开头技巧结尾艺术;3、搜集同一文体同一话题不同层级的优劣作文;4、搜集介绍有关本县的风土人情的美文;5、搜集不同文体的有关学校家庭亲情伦理等方面的文章各10篇左右;6、扩充整理图书阅览室,做到中学生必读的70个书目至少够一个班学生人手一冊;7、建立作文教学课件库。我们将工作不断延续不断补充,建立了完整的作文教学课件库,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我们把方法技巧的指导当作是很重要的内容,要靠它把学生领进门修行。同时遵循作文写作的阶段性与循序渐进性这个普遍的规律,使高中三年作文训练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把作文指导体系分成了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年级)——作文习惯养成阶段;第二阶段(高二年级)——作文能力分步提高阶段;第三阶段(高三年级)——作文能力综合提高阶段。各阶段按文体类别,把作文分成记叙文、诗歌、散文、小说、各类应用文写作五大类进行分步训练,每一个类别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子类进行分步训练,具体如记叙文的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类别分步训练:①肖像描写②心理描写③动作描写④环境描写⑤细节描写⑥场面描写⑦情节的把握。议论文的写作,可以着意训练巧妙的构思、深沉立意、以小见大的写法等。
下面以高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计划为例,略作说明。
教学目的:在较短时间里,极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修养,复习有关文体特点、写作章法、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巩固行文技巧,按高考作文的要求强化训练一些重要文体的写作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有美感的千字文。
具体内容:第一阶段(7-9月),老师分析学生以往的作文情况,上好二十来节作文基本知识知指导课。涉及下列内容:①高考作文要求;②作文本质及与生活的关系;③各种文体包括应用文的文体特点,④常用的结构技巧;⑤常用的语言技巧;⑥作文要注意的一般问题。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阅读:高考美文十篇,课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写八篇作文,详细批改和讲评。组织名言默写比赛一次,组织钢笔书法比赛一次。
第二阶段(10-12月),老师精选10篇左右精美的千字文(如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名家的散文及高考满分作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和学生一起研读,寻找文章美的共性,分析自己的差距,弄清楚“深刻”、“丰富”、“创新”、“文采”这些发展等级分采分点的内涵;还要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写些短段落,老师再批改讲评,以加深印象,提高获得发展等级分的能力。
第三阶段(2月以后到高考前),加紧对作文材料的背诵和记忆,多想想社会热点问题。重点训练记叙文、议论文、哲理散文的写作,反复练习。
一个学期下来,因为有了这样的校本课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学生,都不再对作文感到迷茫和困惑了。大家都坚信,这样有序地进行训练,三年后的高考,前途是光明的。我校的作文教学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一条作文良性发展的“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