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辉:围绕能力中心 抓住三个基本点
围绕能力中心 抓住三个基本点
──浅谈开卷考试下中考思想品德的复习策略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罗朝辉
中考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后,复习方法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闭卷考试下能力不行记忆补,而开卷考试后成绩的好坏将取决于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开卷考试下,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应围绕能力中心,抓住知识、设问、热点等三个基本点。
一、抓住知识点,理出知识清单,采取专题形式
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注重知识、情境、设问、能力四个要素的内在统一,通过设置新情境、新问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针对新教材知识点零乱的状况,在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注意:
编拟知识清单。按照教材顺序,“过滤”掉教材里的所有活动内容,只留下知识点,并把知识点归纳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之成为“压缩饼干式”的教材,便于学生在考试时快速找到知识点。
采取专题复习形式。在具体复习时,再把知识清单重组成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专题。如果说知识清单是对教材的第一次重组,那么专题复习就是对教材的第二次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除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讲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外,还应让学生记住最重要的知识点。通过适当记忆有助于学生熟悉教材,有助于学生考试时少翻书,避免出现做不完题的现象。
二、抓住设问,归纳设问形式,总结解题思路
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主观题的结构都是由材料、问题、答案三部分构成,就是提供一二则文字、图表、漫画等材料,再根据材料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面对千变万化的主观题,仿佛觉得不可捉摸。仔细捉摸,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答案要点有规律。“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答案要点绝大部分来源于教材。“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有的答案在教材基础上有所延伸,但延伸部分的答案要点,有的隐含在了材料当中,有的甚至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这点往往容易被考生所忽视。
解题思路有规律。不管设问多灵活,解题思路始终没有脱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逻辑思路。
设问类型有规律。设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直问直答型设问和材料型设问两大类。所谓直问直答型设问,就是直接问教材上的知识,答案的指向非常明确,不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抛开材料也能作答。这类设问在开卷试题中的比例将会大大降低,甚至将退出开卷试题的舞台。所谓材料型设问,就是结合材料设置问题,材料与设问紧密结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才能弄清设问的要求,并且综合性往往较强。材料型设问将成为开卷试题的主要设问形式。
根据设问角度的不同,还可以把材料型设问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综合等四类。下面对常见的设问方式及解题思路,列表如下:
类型 句式 典型试题 解题思路
是什么类 直接问是什么。 请问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直问直答。
为什么类 句式一:为什么要…?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
为什么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必要性+重要性
句式二:请谈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单独谈必要性、重要性) 运用初三政治课的有关知识,说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何必要性? 必要性+重要性
句式:谈作用、影响、意义。 请简要说明实现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对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意义。 这类题目在答题时可以套用“有利于……”“是……的需要”“促进……”等句式。
怎么做类 怎样解决XX问题;谈打算;提建议。 怎样从经济方面促进乐山发展新跨越?
你对材料中的学生有何忠告? 分清对象——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家庭、青少年个人;注意角度——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
综合类 句式一:谈谈对…的认识(理解)。 对“八荣八耻”的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句式二:谈谈材料对你的启示(警示)。 )假如你是某市市长,上述材料会给你哪些启示? 道理+怎么做。
句式三:行为评析。 你认为村长的设想怎样?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句式四:材料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初二、初三思想政治的哪些观点? 归纳材料体现的观点。
三、抓住热点,精选专题,避免面面俱到
作为中考思品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时事热点多如牛毛、浩如烟海,我们很容易被其所困,仿佛每个热点都重要,不知从何下手。通过分析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笔者发现,命题者在选择时事热点时,不外乎两种思路:一种是大切口,从大处切入小处落脚,所选材料是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而设问由大到小,落脚点是我们中学生个人应怎么做;另一种是小切口,所选材料来自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而设问的落脚点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其命题思路是以小见大,达到“观一滴水而见沧海”的效果。对于大切口,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容易把握;对于小切口,随机性很强,命题者可以随便从报刊、杂志上选一则材料作为试题的情境材料。因此,在复习时不必强求面面俱到,不必奢望一网打尽,只能以随机对随机,精选一些典型习题来练练足也。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复习时政热点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选热点专题。每年只确定十个左右的时政热点专题。比如,2012年确定了以下九个专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校车安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民主法制、民生问题、打四黑除四害等。
二是采取大切口与小切口相结合。在编拟热点专题时,每个专题都设置热点资料、教材链接、典型设问、热点演练四个栏目。在典型设问栏目采取大切口,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对照常见的设问形式设置相应的问题,并给出答案。在热点演练栏目采取小切口,精选具体的事例,设计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进行演练。
四、围绕能力中心,清楚能力要求,强化能力训练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对能力要求规定得十分简略,而高考政治对能力要求规定得十分明确,共考查四种能力: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仔细分析,中考思品也是在考查这四种能力,其中应着重培养以下三种能力:
分析能力。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树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条逻辑思路。
综合能力。所谓综合,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前面提到的综合类设问鲜明地体现了综合性,要善于从心理、品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进行综合思考,有时还要综合教材、时政热点和材料来回答。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要点的能力。不少试题的材料中就隐含了答案要点,往往在提问时明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提高能力要靠训练。开卷考试后减少了记忆的时间,为我们腾出了更多时间来训练能力。从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开始,每节课都应精选一二道关于时事热点的典型例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最后还应让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