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张玉浩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山东无棣镇中学   张玉浩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教育,这是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可行性,渗透教育的依据、特点,以及做法已经有了很多的论述。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就我们近几年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育的自觉性,变“无意教育”为“有意教育”的原则。

    知识中总是渗透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形势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中学化学知识的思想性尤为突出和丰富。譬如:化学物质本身就是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体。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而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则是从特殊性导规律性的认识过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化学知识的应用则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等等。

    通过分析看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而提高教育的自觉性坚持变“无意教育”为“有意教育”的原则,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

    “无意教育”又称“随意教育”或“教育自发论”。无意教育的表现是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或认为只要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根本没认识到教学的教育作用,或没有在教育性上下功夫。

    二、提高“渗透”的艺术性,知识能力和品德同步发展的原则。

    知识、智能和品德同步发展的原则,要求德育的渗透教育应该是有机地、自觉地融汇贯穿于整个知识的传授过程始终。提高“渗透”的艺术性则是保证教育效果和同步发展的前提。

    “渗透”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不打乱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更不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代替知识教育,以哲学代替自然科学,而是利用科学知识内在的思想因素,利用事实,利用老一代科学家的光辉实践和高尚情操及教师的示范作用去说明真理,去诱导、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

    三、提高分析教材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内在思想性的原则。

    中学化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的是利用化学知识内在的思想性。而化学知识的思想性蕴含在知识之中,所以提高分析教材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内在的思想性是渗透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               化学基本原理中蕴藏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自然科学本质上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自然科学的一切成果都是对自然界的客观辩证法的或多或少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而化学基本原理的这个特点则更为鲜明和突出,是渗透辩证唯物论观点的极教材;对培养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以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因素

    (二)               中国化学发明史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对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是我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知识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的内容。这些事实可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

    (三)               化学原理应用的内容与国情教育和理想教育。所谓“国情”除了政治历史状况、社会状况、文化状况和国际环境之外,还包含: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而后面的几个问题都可在有关化学原理应用内容的教学中得到反映。对中学生了解祖国国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建设祖国立志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提高教师素质的全面性,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

    教师的示范性是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尤其化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严谨的自然科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是化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中学化学教学的示范性特别突出。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表达都应该是严格的、准确的和科学的。加之空间思维和演示实验的严格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每个动作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一个错字一句不严格的话和一个不规范的操作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这就是我们“身教重于言教”的原理。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董仲舒所言“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尤慎其行”。这也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感觉到的最严格的监督。

    五、提高反馈、调整的及时性,注重效果的原则。

    渗透教育的效果没有明显的标志,但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变化,行为改变,从师生在教学和平时接触的情感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信息反馈,对于调整渗透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节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关于渗透教育的信息反馈,还可以通过教师间的教研活动,教学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多种渠道。

    总之,提高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渗透教育的目的。而坚持渗透教育的几个原则,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姓名:张玉浩

    工作单位:山东省无棣县无棣镇二中

    学历:大专

    职称:中学一级

    通讯地址:山东省无棣县新华书店一号楼二单元401室

    邮编:251900

    电话:13676303198

    邮箱:zhangwd0887@163.com                                      


    点击次数:143  发布日期:2017/4/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