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王红影
信息化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教师机修学校 王红影
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集中并偏向于MIDI音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 、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个别化音乐学习
学习资源库,这是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学习资源库中有着各个学科的丰富资料,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查询。学生在进行自主音乐的学习中,可以有选择地浏览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如上《动物狂欢节》一课,在欣赏之前,先请学生在学习资源库的自然、语文等素材中查询“狮子是什么样的动物?”“大象是怎么样的动物:找一找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描写鱼的词和句。”等等。有了这些知识作准备,就为《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在欣赏前学生已经在自主的学习中把握了各个音乐形象的特征,而且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学习到了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学生在欣赏音乐是不可能一味地固定在教师设立的语言和画面上,学习者对于作品来说是被动的,但从想象的角度来说,有时主动、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乐,理解后从网上选择出自己感觉与之相符的图片,或者听音乐用画笔描绘出想到的音乐形象,并说出理由。用这种手段来欣赏音乐既加深了印象,又使孩子们有很广阔的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去描绘出心目中的音乐形象。
除此之外,多媒体音乐教学还有很好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产生反馈,以便教师根据这些反馈进行内容的调整,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内容和进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更加显示了学生的主题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而多媒体教学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创造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艺术知识感知的透明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吸收率,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培养自主审美的目的。
如在《大海啊,故乡》教学中,多谋体的运用将音乐与画面同步,通过形象的动画、悦耳动听的音乐及节奏型变化等多角度向学生描述《大海啊,故乡》的深刻思想性及艺术性,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到与音乐审美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使学生在与音乐本身密切相关的内容——节奏、旋律、调式、调性、和声、音色、力度、曲式、织体等内容上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感受、体验音乐情感的风格,获得自主审美。当《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起,四个声部的织体配上深情、稍慢的混声合唱,画面时而出现大海浪涛荡漾,时而出现歌曲主导节奏型“”,伴奏部分清澈而透明 的音响使人仿佛身临海边,产生美好联想。多媒体的运用、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知识点等重叠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多渠道信息传递,感官受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促进了学习动力,使学生感受歌曲即有大海波涛荡漾之感又表现人们热爱大海之情的同时,自觉地投入审美过程。当主体部分出现女齐、女高、男浑厚哼鸣声烘托时,画面出现大海稳沉地翻滚,轻轻地荡漾情境,在声、像情境中,学生自主感受和声、曲式、音色的美,感受歌曲所产生的低吟、轻叹、娓娓道来,如诉衷肠、质朴深情的艺术效果,在欣赏三个声部呼唤式的动情演唱时,打击乐的呼应、钢琴琶音的衬托、弦乐的模仿,眼前展现的是海面、海水、海空,使学生扩展了想象空间,感受水天一色,海阔天空的意境和动情的气氛之荡人心魄的魅力,多媒体教学引导了学生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自主将所学知识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从而产生种种联想;从观海面联想大海宽阔胸怀,世间美好事物。从听演唱者尾声气息悠长的演唱技巧,感受对大海无限眷念之情,从而获得自主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