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张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 秀峰小学 张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爱学、愿学、乐学的动力。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唤起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有了兴趣,就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激发兴趣着手,叩开学生心灵的窗扉。
一、抓住关键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或者说情趣,分为外在的和内涵的两方面。外在的情趣,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讲,原发于对未知学校的向往,甚至还带有一些神秘,引发于施教手段,如幽默诙谐的借喻,直观风趣的比方,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方法等。内涵的情趣是认识本身所具有的。一般说来,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即便是低年级教材也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把知识的精华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诗有意境,文有情采,景有神蕴。教师要抓住关键设法架设学生与作者“融合”的桥梁。使学生能随作者的喜、怒、爱、憎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五彩池》一文,抓住五彩池的美这一关键.通过利用民间传说瑶池仙境,进而说明天上瑶池是虚构出来的理想美景,真正的五彩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锦绣中华有无数不是仙境胜过仙境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像桂林山水甲天下,人间天堂有苏杭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藏龙山五彩池的美。这样就把学生引入对美的想象之中,激发了学生要急切地寻找五彩池的美的兴趣。
二、寓趣味于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喜爱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一个显著心理特征。在教学时适当地穿插与内 容有关的敖事.无疑是容易激起学生大脑皮层兴奋,诱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 段一待别是对低年级教学,由于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理解力差,如果在讲 授时,抓住时机讲述一个故事,教学效果会很明显。如教学《小八路》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小八路在战争年代坚持学习的可贵精神,我讲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时候,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这时我引导形式思考,小八路会不会在战场上牺牲吗?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学习,?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小八路是一个爱学习而又勇敢的的小战士,从而达到了理解课文的每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形式在听故事的兴趣中接受了新知。
三、提出有趣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兴趣,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加快学生的感知速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即使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也是非常显著的。如教学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3》中的“日、月、水、火”四个字,利用投影仪效果,通过 图片的更换,讲解这四个字的意义、关系。引语:晴朗的天空中,火红的太阳照 耀着大地。(图片一)提问:谁知道太阳还叫什么?(日)它和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太阳人类会怎样?由于投影的色、光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牵动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运用承上启下的句式自然导入新的内容,太阳慢慢落山了,天空出现了什么?(图片二月)这儿的月亮是什么形状?它还能形成哪些形状?月亮和地球有什么关系?等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全班学生看着投 影一起表演儿歌《小小的船》,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好像真的乘坐月亮 船看星星,展开了想象。学“水”字时让学生看投影,想象这是哪儿的水?学一 学流水的声音,水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等。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的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最佳心理状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追求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猎取知识,可采取的方法 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发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