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丁伏祥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四小 丁伏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数学语言概念,塑造清晰思维
数学语言是由专有的符号、图形、文字组成,应该强化学生这种意识,那么可以从锻炼学生观察力来塑造学生清晰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特别是采用连续性提问,比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先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种整组的问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善用教具,鼓励提问建立学生创新思维
当前小学生解题方法单一,缺乏变通。因此教师要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已有的问题进行联想,启发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看问题。此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果把教具用于其中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三角形的面积》中,教师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能不能借助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意识,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多样化的学具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汇报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虽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材料,但是殊途同归,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思维由直观走向抽象,由特殊走向一般,使学生在发现知识的同时感悟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数学生活化,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课堂演练只要结果对了就可以了,而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被忽略了。我们都知道,数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所以,面对一步步解题,许多学生容易被扣分。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步骤,并且注重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哪个步骤不理解就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样,学生对解题的步骤有了很好的印象,同时又让解题思路更清晰。而且平时要引导学生将练习带入生活中,比如算算班级班费的支出,班级废品的利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