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清水
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 王清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地图,强化记忆。例如:在学习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节课,运用地图上的气温与降水分布图,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各地的气候特点,这样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 认真设计教学简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简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中国的政区时,老师边讲边画图,这样学生就能有效的掌握课堂内容,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开始,运用投影配合教师语言可提供一种简捷、直观的导入手段。如讲到黄河是先放一段有关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就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有些地理概念靠语言讲,地图、板图可能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若在教学中把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地球的转动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运动的话,学生应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理解了这一概念又有助于下面内容的学习,不至于学生因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妙引用,激发情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的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资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注意地理课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跨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学归根结底在于人地关系,无形中强调了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其所涉及到的全球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都能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例如,在讲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单元时,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地理与环境、人口、资源的关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的教育,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是公民的责任,以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和当代的环境问题结合,从学生最切身的体会入手,从本县的环境问题,学校周围的环境情况讲起,自然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索取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全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损失、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比如土地沙漠化问题,春季沙尘暴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与所有人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这样的了解可以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关注。
2、 注意地理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事实,严谨的理论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索。当然,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纯粹以理论去指导实践有时似乎不大可行。教师可以用地理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比如保护环境可以从学生身边说起如:折树枝,随地扔纸屑等。让学生能认识到环保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并时常思考自己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和舆论宣传相结合。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被激发了。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任知需要,是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置问题时,难度要适当,让学生跨越一定的障碍获得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思考兴趣和学习兴趣。
四、提高教师素养
1、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主体自由也是地理教学中立美教育的关键。教师精神自由的追求,不但是知识广博的学者型专家,教育的行家,还应是道德人格的一面旗帜。教师应该追求“讲台形象美”、“日常生活形象美”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学科教育科学美与教育美、理想美与人格美、人文美与艺术美、创造美与价值美的完美融合。以地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地理学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说:“怎么叫师范?就是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所以师范生的行为最要紧。”比如让学生保护校园环境时,教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环境,做环保宣传的活动,“身先士卒”,也能激发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
2、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图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但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是关键的一步。作为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易转移,如何使他们在45分钟内注意力不离开课本,保持浓厚兴趣,这是我们每位地理老师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求知欲才会更强烈,接受、汲取、消化知识也才会更容易些。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老师不仅要有高素质文化素养,更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不仅要有较强教学能力,理应具有一颗奉献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